本报湘潭讯(记者 刘炬 通讯员 徐美 陈旭东)提速、增开趟次,这是国家铁道部针对火车运力不足所采取的对策。然而,挤火车仍然是很多人无法避免的事情,尤其是客运高峰期间。这个让各级官员和专家都头疼不已的问题,却被湘乡市新湘路办事处白托村的农民潘正云想出了对策,他说只要将他发明的火车双层包厢式座位结构用于实际,就“绝对能解决这个难题”!昨日,记者来到湘乡潘正云家,听他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起了自己的发明成果。
挤火车“挤”出发明念头
潘正云今年66岁,初中毕业后外出做木工、泥工。1981年后,通过自学获得了建筑工程师资格的潘正云开始涉足建筑行业。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他萌生出发明火车双层包厢式座位结构的想法?这还得从一次挤火车的经历说起。
“1993年,我从深圳乘火车回湘潭,买的是站票,车上人特别多,连过道、厕所里都挤满了。”潘正云说,“因为太挤,有个男青年手托行李架、脚踏靠背、身体微微弯曲的造型突然让我萌生出设计双层车座的想法。”
回家后,潘正云开始一门心思让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怎么设计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变成双层车座后,行李架又如何设计?如何将3.1米高的车厢科学利用?这些难题反复困扰着潘正云。“要解决这些问题,唯有对图纸反复地进行修改和论证。”2010年,他收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给他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花再多的钱,也要让专利转为产品
潘正云研制的专利技术名为“火车客厢座位的双层包厢式座位结构”。昨日,潘正云在家里兴致勃勃地介绍起了他的成果:“这个发明是在原有车厢不扩大,原有座位和过道不变的情况下,将原有的一层座位设计成双层包厢式座位,使其形成齿形骨架网,上、下层之间还有简易楼梯连接并保证乘客能自然站立和就座。如此设计使车厢空间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
他说,按此设计,在不多占铁路线路和不增加司乘人员的前提下,每节车厢只需投资20万—40万元就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一倍的座位和运力。
“我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让这一专利转化为产品。”潘正云说,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至今已经花费了十万元。“我打算再花十万元!”潘正云告诉我们,为了赚取足够的钱来推广自己的专利,今年已经66岁的他承包了120亩地种粮。不管前行的道路有多么艰辛,他说他不会放弃自己的信念,因为这毕竟是能造福广大百姓的好事。
分享到:
湖南醴陵四位90后红薯哥回乡务农,用抡起的每一锄开垦自己的未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