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日报全媒体讯(欧阳林)尽管根根银发若隐若现,但被梳得十分认真,处处渗透出雍容、优雅,很难相信她已经近百岁。这位老人出生于1920年,名叫朱云仙。她见证着历史变迁,历经磨难,却乐观面对,积极生活,与时俱进。如今,98岁的她仍然记忆力超群,能说会道,会用iPad、会玩微信,关注时事。

  朱云仙老人出生于浙江,她一生育有7个儿女。最小的女儿嫁在了汨罗,女婿是汨罗归义中学的教师,老人随小女儿住已10载。

  笔者来到老人家时,老人正拿着iPad,玩着微信。她取微信名为“仙猴”,“我的名字中有个仙字,我又属猴,自喻和孙悟空一样,经过磨难后终成正果。”

  “妈妈每天除了看新闻,就是玩微信。”老人的女儿朱湘英说,母亲思维十分活跃,记忆力超群,而且与时俱进。

  得知笔者来采访,老人中午乐得睡不着觉,并用半个小时写下打油诗:“朝迎娇阳晚送霞,三万多个昼和夜,光阴逝去永不返,回忆往事似云烟。喜逢盛世在老年,敬老政策很优先,每月工资有五千,不要再愁吃和穿。儿孙孝顺少不了,精神赡养很重要,家庭和睦快乐多,赢得长寿福禄添。人老心不老自作乐,与日俱进玩微信,亲朋好友聊聊天,谈天谈地乐陶陶。”

  老人老年“潮”,年轻时也不赖。早在40年前,“文革”结束后,当时下放到农村的朱云仙和丈夫来到汨罗。朱云仙成为汨罗二中(原七中)1980年和1981年两届毕业生的代课老师,主教地理,在汨罗当地闻名一时。

  “为什么我教地理知名?大概是因为我讲课从来不照本宣科,而是像讲故事一样吧。”当时,汨罗的党政机关、党校还特邀朱云仙讲课,“2块钱1小时,一天要教6个小时呢!”

  别看朱云仙老人现今如此乐观,出身名门的她,在早年时期,经历了诸多磨难。朱云仙外祖父是清朝同治年间的举人,出任过清朝的地方官员。父亲朱宗福生于书香之家,本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然而,他却满腔热血参加地下党,变卖家中田地投身革命,并在浙江浦江县创办义校,供工农子弟免费读书。

  1937年,朱宗福分配至武汉铁路局工作。跟随父亲,时年16岁的朱云仙来到了武汉读中学。中学没读多久,“七七事变”发生了,抗战全面爆发。

  “头顶上全是飞机,轰炸声不绝于耳。”这位98岁的老人打捞起历史的记忆,当时,她和同学们躲进山里,不敢出来。“都数不清楚到底有多少次战斗。”

  武汉失守后,很多人变成了“难民”,而朱云仙和同学们,则变成了“流亡学生”,无处栖身,只好请求老师开证明,部分直奔延安,部分退入重庆。朱云仙来到了重庆,“还算幸运的是,后来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在当地利用庙宇,共建了20所中山学校,我在第7中山中学读书,一直读到高中毕业。”

  后来,朱云仙还经历了两次婚姻,经历了“文革”,被下放到农村10年,尝尽人间冷暖。

  “可喜的是,晚年喜逢盛世,儿孙满堂啊!”从回忆中舒缓过来,朱云仙脸上又露出可爱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