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曾先后拨打过六七位与他共事官员的电话,其中的大部分人均警惕地拒绝采访,除退休的老干部外,仅有一位在职官员愿意以邮件方式接受采访,他特意强调“希望匿名处理,原因你懂的”。
去年,廖曜中向组织部递交了辞职申请,并开始以律师的身份办理案件,并进入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的博士后站。
如今,在一些朋友眼中,廖曜中读书人的神采已经恢复大半。记者第一次见到廖曜中,他正在中国美术馆门口的报摊上翻阅着一本新闻杂志,文章的题目是:《史景迁:别样的眼光看中国历史》;第二次见面,他穿着印有小熊图案的棉鞋在屋里踱步,手举着一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罗马帝国衰亡史》。
但在另一些时候,廖曜中仍会在不经意间对自己的仕途中断流露出颇多扼腕之情。他一再提起1995年从党校毕业后,原本可以留在北京进入某中央单位工作,“到了下面,本来是想借助那个平台把自己浮上来,想不到轻敌了,被水草缠住了”。
一位匿名接受采访的司法局干部在邮件中回复记者:官场的“潜规则”,结果往往导致不正常的“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廖选择离开盘桓20余年的官场,这无疑是他个人仕途的悲剧,也是我们社会的悲剧,这值得我们每位公职人员去深深地思考。
有人评价他,“做律师搞研究都可以,唯独做官不行”。“当干部还真是有挑战性,是一门学问。”对此,廖曜中沉默几秒钟后,抬起头说。
一个多月前的3月10日,他带着一张“公务员辞去公职申请表”最后一次走进市委大院。工作人员在“同意辞去公职”这行字上盖上红色的公章。
“就像进入一个巨大的赌场,赌的规则是不定的,什么都可以用作筹码。”廖曜中这样形容自己已然终结的仕途,“赢了就是赢了,输了就是输了。”记者 林衍 实习生 刘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