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新闻>各地>正文

攸县大学生的哥车轮边写“的哥日记” 将要出书

来源:红网-潇湘晨报2012年10月31日10:10【评论0条】字号:T|T

攸县的哥易洪波抱着他的“的哥日记”。图/记者刘有志攸县的哥易洪波抱着他的“的哥日记”。图/记者刘有志

  “人必须要有梦,但梦想不是空想,要一步一步来。”12年前,株洲攸县人易洪波独自南下深圳,成为一名的哥。这些年来,他不但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还坚持在车轮边写作,写出50多本“的哥日记”。不久之后,他还将实现自己出书的梦想。

  本报记者向佳明 实习生徐倩 深圳报道

  路灯亮了,昏黄的灯光洒在路边的士上。道路变得嘈杂和拥挤,一股汗味在空中飘散,的哥们正抓紧换班。

  这是傍晚时的深圳福田区石厦社区,一个攸县人聚居区。

  42岁的攸县的哥易洪波混在人群中并不起眼:他戴着黑框眼镜,手里提着个水杯,身材微胖,走起路来手臂左右摇摆。

  但他实在又是个很惹眼的人:他是不多见的“大学生”的哥,他取得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深圳户口,近期,他又打算出书。

  一直喜欢写作的易洪波,在成为的哥后依然坚持写作,多年来共写下50多本“的哥日记”。深圳市客运交通管理局表示要资助日记出版。

  12年前,为逃避父亲压力,易洪波独自南下。最初五彩缤纷的梦想破灭后,他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的士司机,并将其中的点点滴滴写成日记。

  易洪波说,他特别希望远在攸县的父亲能看到并认同他的作品。

  挣扎在父亲的影子里

  熟悉易洪波的人都知道,他有着“显赫”的身世——他父亲曾是攸县某化肥厂副厂长。

  从小,易洪波就受到父亲严厉的家庭教育,他的成绩一直很优秀,但也长期生活在父亲的压力下。

  曾经,易洪波的理想是当公务员,因为“每天可以写好多字”。

  他喜欢写字。从小学起,他的语文成绩就相当突出。

  1990年,易洪波参加高考,但在父亲的压力下,他发挥失常,与本科失之交臂。

  易洪波选择了株洲职工大学(专科)。他打算报考中文系,但父亲要他学经济,没办法,他只好选择了工业会计这个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

  大学里,易洪波作为一个理科生,竟成了学校《呢喃》杂志的副主编,负责重大选题的策划和采写。

  如果按照这条道路一直走下去,他或许会成为一名媒体人或作家。他说,当年与他“共事”的另外一位副主编,如今已是一份大型报纸的总编室主任。

  但父亲再一次改变了他。毕业后,易洪波被父亲安排在化肥厂当会计。

  那个时候,进入国企化肥厂,无异于端了一个“铁饭碗”,但易洪波干得并不开心。

  在上班间隙,他创作了一部长达10万字的自传体小说,取名叫《沉重的翅膀》。如今,这本书的手稿还用牛皮纸包着,放在他租住的卧室里。他有时候会拿出来看看,还打算重写。

  在化肥厂的时候,易洪波有点“不务正业”,除了写小说,他还给当时的《攸县报》、《株洲日报》投稿,经常有文章发表。

  后来,有领导看重易洪波的才华,把他调到攸县文联,负责《攸县报》的采编工作。易洪波热情高涨,几乎每天都下乡采访。

  但好景不长,由于政策调整,《攸县报》被撤销,易洪波带着失落的心情,又回到了父亲的工作单位。

  放弃铁饭碗独闯深圳

  易洪波心有不甘。

  1990年代,在亲友们的述说中,深圳给易洪波的印象是“淘金乐园”。2000年,易洪波的一个远房亲戚在深圳发财了,这给他很大触动,“他没读过书都能成功,我读了这么多书肯定也能成功。”

  那年春节过后,易洪波乘火车来到深圳,随身只携带了2套换洗衣服。

  当时,他女儿刚一岁,他去深圳几乎是全家反对,有亲属断言,他在深圳过不了一个月就会回来。

  来到深圳,他觉得很兴奋,四处都是在建的摩天大楼,霓虹灯光芒四射……

  至于到深圳做什么,他并不知道,他的想法很简单:“最大的想法是离开父亲,长期生活在父亲的光环下,我不服气。我要告诉那些人,我不靠父亲也能活得很好。”

  易洪波首先想到的,还是当会计。但他专科文凭,想在深圳找一个正规公司的会计职位太难,差的职位又不想去,易洪波就这么成了“自由人”。

  在深圳开销很大。他租了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每月租金300元,里面什么都没有,连床都要自己掏钱买。

  他面临“弹尽粮绝”的危机。

  易洪波说,他突然想到,自己还能开车,看着不少攸县人开的士,他也决定加入。

  刚入行只能开“副班”,这也需要交纳5万元押金,这对易洪波来说近乎“天文数字”。

  远在老家的妻子,东拼西凑借了一大部分汇给易洪波,他自己再以三分利息的高利贷借了小部分,凑足5万元钱后,他终于当上的士司机。

  易洪波先是开夜班。这很辛苦,每天回家后,他都会感觉到全身酸痛难忍,但还得洗衣做饭。

  在老家,易洪波已习惯了西装革履上班,习惯受人表扬和仰视,进入深圳后,他不仅要给他人笑脸,还陷入了居无定所、食不果腹的境地。

  生活和心理上的落差,一度让易洪波很难接受,“这是一段向前看不到未来,向后又不甘心的日子。”

  不过,在给家人打电话时,他都会说自己有多么快乐和幸福。直到2001年暑假,老婆带着女儿来探亲,最后一天送走妻女后回到家中,看着冰冷的灶台和墙壁,他的眼泪再也忍不住,最后哭出声来。

  “现在想起来,这个场景仿佛就在昨天。”易洪波说。

  50本日记里的蹉跎岁月

  环境变了,但易洪波没有放下写作。

  每天下班回家后,他都会写日记,内容有工作总结,也有时事评论,有时也给报纸写稿。2005年,他被当地一家媒体评为优秀通讯员,与他一起上台作经验发言的有大学教授和警察。

  在的士里,他也随时准备着笔和纸,遇到什么事情,就把车停到路边,记下来。他的日记,很大一部分就是在机场等客时写下的。

  日记里,让易洪波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发生在2004年9月3日。

  那天下着小雨,一位女士从银湖汽车站东门上了易洪波的的士,但她把写有地址的纸条弄丢了,只记得酒店在罗湖,名字跟道路的名字一样。她的朋友马上要去香港,在酒店等着她见面。易洪波拨打咨询台电话,没有找到。他就带着女乘客在罗湖片区到处寻找,晚上11点多,终于找到这家酒店。

  易洪波在日记里说:“这个客人耽误了我好多生意,但当我看到她喜出望外的神情时,金钱已不那么重要了。”

  “我为了成就感而开车。”易洪波说。

  还有一次在机场等客,一名外国乘客说着蹩脚的英语说要去深圳某酒店,几位的哥都听不懂,只有易洪波听得懂,最后这位乘客上了他的车。

  这次经历让易洪波格外兴奋,他更加注重英语学习,外国乘客一上车,他就会主动跟人家说英语。

  到现在,易洪波已经写了50多本日记。他花了几千元钱,把这些日记打印成册,取名《一个的哥的日记》。

  在样书粗糙的扉页上,易洪波写了一篇自序,说道:“我时常回眸起那些已走过的蹉跎岁月,想起那些布满天空的爱恨,其实得到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

  易洪波认为,日记中记录的所思所想都是真实的经验总结,“出了事故,都是我自己一人处理;刚来深圳不清楚线路,我都是自己摸索,记得比任何人都清楚。”

  他把日记送给了深圳市客运管理局的领导、深圳大学的教授以及当地媒体记者,这让他很有自豪感。

  10月18日下午,深圳市客运交通管理局专门为易洪波召开座谈会。会上,有关负责人透露,将给予易洪波资金支持。

  日记的出版已提上议事日程,易洪波说,他特别希望他的作品能够流传到攸县,给父亲、给攸县县城的的哥看看,得到他们的认同。接下来,他还计划出第二本、第三本书。

  新的“深圳梦”

  开的士12年来,易洪波从未被乘客投诉,这让他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他多次受邀给所在公司的同事讲课,去年年底,还被深圳市客运交通管理局请去做讲座。

  2010年,易洪波在广东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优胜者”称号,随之,深圳市政府同意易洪波将户口迁移至深圳。

  尽管易洪波声称这不是他最想要的,但拿到深圳户口,意味着他不用再漂泊,他的女儿可以享受与当地人同等的教育,他的妻子可以享受与当地人同等的社保和医保。

  刚来深圳之初,这是易洪波无法想象的。“这十几年过得非常辛苦,现在回过头来看,这种苦也是一笔财富。”

  现在,易洪波又有了另外一个梦想:买一所自己的房子。

  目前,他和妻子、女儿仍租住在石厦一套不足40平米的房间里,每月租金1500元。这套房子他们已经住了6年。

  易洪波打算买一套90至100平米的房子,但周边房价已接近3万元每平米,首付要80万元左右,这对他来说压力很大。

  易洪波说,深圳市政府正在大力修建保障房,每平米只要8000元左右,他符合购买条件,目前需要做的就是排队。

  但是,这些保障性住房大多比较偏远。易洪波在石厦生活了十几年,不想离开石厦,所以,他还是打算在周边买房子。

  10月22日下午5点半,接受完记者采访,他又急匆匆出去跑的士了,他要赶在晚班交班前,为了他的梦想,再跑几十公里。

  “刚来深圳的梦想是五彩缤纷的肥皂泡,一刺就破了。现在的梦想非常现实。人必须要有梦,但梦想不是空想,要一步一步去做。”易洪波说。

  更多湖南新闻 | 微吧 | 娱世绘 | 市井万象 | 百科探秘 | 深锐观察 | 策新闻

精彩推荐更多>>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