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湘潭讯(记者 朱炎皇)在湖南科技大学南校区商业街,有个小小的烤鸭摊。昨日下午,戴着黑边眼镜的摊主于粼正在把鸭子架上烤箱。四年前的一次支教经历,让这名来自东北的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本科毕业生选择留在湘潭打拼,帮湘西山区的一群孩子实现他们的读书梦。
27岁的于粼是吉林辽源人,今年是他来湖南的第8个年头。他的烤鸭摊在那一排烧烤摊并不起眼,但他可能是同行中学历最高的一个。在烤箱前忙活了一阵,于粼的额头沁出一层细密的汗珠,他用搭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一把脸。
2008年毕业,于粼本可以去家乡一所初中当老师,但他放弃了。因为于粼忘不了两年前的一次“三下乡”支教经历。“当时我们去的是怀化溆浦县,那一年当地发生了洪灾。那里的孩子们生活很苦,家庭条件差一点的连鞋子都买不起,平时就光着脚去上学。”
支教期间,于粼只要一有空,就会和队友去当地百姓家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他还用每月800元的补贴,资助了3名当地小孩上学。从那时起,于粼就有了一个想法:“虽然凭我一己之力无法扭转这种现状,但我愿意尽自己所能,来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
毕业后,于粼申请做了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在湘西花垣民乐中学支教一年。随后,又在湘西凤凰山江镇做了一年多大学生村官。“因为义务教育免学费,每人每个学期的学杂费只要170元左右,但也有人因此读不起书。”所见种种,更加坚定了于粼帮助他们的想法。
于粼辞掉了工作,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烤鸭子。他从网上买来设备、教材,现学现卖,从进货、腌制、配料到成品烤卖,一手包办。“说实话,确实很辛苦,但我一想起那些光着脚去上学的小孩,就浑身都是劲。”于粼说,“父母要我回老家,但吉林跟湖南隔太远了,以后再想回到支教的地方就不太可能了。” 在采访间隙,于粼手上的几处疤痕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于粼打趣道这是“工伤”。“烤箱里的温度有300℃,操作稍有不当就有可能灼伤皮肤。”他说,“当年我许下过一个心愿,等哪天我有实力了,就一定要回到当初支教的那些地方,资助5到10名上不起学的孩子完成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