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长沙市探索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的“四型”模式,实现了“薄弱村”的全面清零。长沙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12月31日发布消息,2019年长沙消除291个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已实现574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部“清零”。
一张新蓝图,牵住乡村振兴牛鼻子
记者在望城区乔口镇田心坪村走访了解到,从“薄弱村”到集体经济强村,田心坪村用一年时间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村支部书记陈杰说,一年前,闲置土地、林地、农田还在躺着“睡大觉”,村级集体经济捉襟见肘;现在,闲置资源盘活了,偏远山村赢得文和友青睐,携手打造1000亩小龙虾示范养殖基地,每年可获得土地溢价收入20万元。
“长沙是省会城市,发展不平衡,最大短板在农村。”长沙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黄志强介绍,2018年初,长沙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只有71个,收入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占到60%。
穷家难当,是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都说乡村要振兴,但是村级集体囊中羞涩,村干部苦于无米下锅,说话无人听、办事没人跟,乡村咋振兴?这样的尴尬,难倒不少想干事的村支部书记。顶层设计蓝图,切中乡村振兴关键。2018年7月,长沙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的指导意见》《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为走出一条具有长沙特色的村级集体经济振兴之路勾画“施工图”:建立产权关系明晰、组织机构健全、经营管理规范的新型村级集体经济体系,形成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沙模式,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一条新路子,掀起集体经济新浪潮
首倡“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提法,“新”字背后,藏着怎样的新路子?黄志强说,“长沙发展的村级集体经济是新型的,不是过去’生产队’模式,也不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围绕激发内生动力、增强造血能力、释放发展活力,长沙重点在盘活农村资源要素上做文章,在创新体制机制上做文章,在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上做文章,发展高质量、低风险、可持续的新型村级集体经济。
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长沙不走寻常路,重点发展土地合作型、资源开发型、物业经营型、乡村服务型 “四型”集体经济新模式。过去一年,长沙共铺排“四型”项目352个,在全面消除薄弱村的基础上,村级集体经济过50万元的行政村达到204个,122个行政村集体经济突破100万元。
同时,各地结合各村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因地制宜制定路径、方案和目标。望城区副区长易文龙说,“在全市主推四种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望城区还探索创新‘产业带动型’、‘农房合作型’两种模式。”
一次新蝶变,释放乡村发展新活力
握紧“硬拳头”,辟出新路子,释放新活力。从依靠财政输血,到依赖自身造血,新模式、新主体、新业态层出不穷。“今年村级集体收入达到100万元。”宁乡市大成桥镇鹊山村党支部书记陈剑晒出 “成绩单”:全村培育引进1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吸引21名大学生返乡创业,445名农民家门口圆就业梦。田心坪村95后返乡创业大学生刘志鹏,利用租金承包了418亩流转土地,带动了周边十几户农户进行养殖,去年发出的工资达36万多。
打资源牌、走特色路,以土地合作经营为发展腾空间,鹊山村以土地合作经营,敲开集体“致富门”,打造1100亩生态种养基地、300亩水果采摘基地、400亩蔬菜种植基地,村民年均收入增长6000元以上。依靠物业经营,拉动村级集体经济由小变大。采用“村委会+企业+农户”模式,鼓励农民以闲置住房等产权入股。依赖资源开发,带动村级集体经济由弱变强。依附乡村服务,撬动村级集体经济由虚转实。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下阶段,长沙市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启动新一轮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不断提高“薄弱村”认定标准,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形式,规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使用管理,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编辑|白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