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唐宋:城墙护城河勾勒城市功能与边界

  我们所生息繁衍的城市,过去究竟是什么样子?2014年,长沙市青少年宫工地考古发掘提供了问题的部分答案。这里先后发现城墙及护城河遗址各一 处,城墙遗址现存长度约为48.7米,宽8.8米,残存最高1.51米。城墙始建于三国魏晋时期,南朝时期进行修补和扩建,此后一直沿用到唐代初期。

  护城河遗址方向与城墙大致相同,位于城墙北侧,两者相距25米。其开挖年代当为西汉时期,沿用至三国魏晋时期,南朝时期对壕沟进行拓宽,唐代初期废弃并填平。初步推测为长沙城的北护城河。

  城墙与护城河的发现,为人们勾勒出唐宋时期长沙城的北部边界。与之相邻的五一广场友阿商场工地发现的一段南宋木构涵渠遗址,则再现了古代长沙先 进的城市功能,其建筑结构与2004年坡子街发现的完全相同。由此可知,在南宋时期,该涵渠建筑分布范围很大,应是作为当时城市规划而修建的大型基本生活 设施。

  两汉:王陵考古配合大遗址保护

  在谷山地区的桃花岭汉墓东侧,一段长沙王陵的陵园墙被发现。考古人员表示,这为研究汉代诸侯王的陵寝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

  汉代长沙国是汉朝开国七大诸侯国之一,以长沙为国都,始建于公元前202年,至公元37年被废除,分为吴氏长沙国、刘氏长沙国两个时期,共13 代14王。长沙王陵考古是按照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整体要求,逐年编制、上报年度考古工作方案。目前的工作主要以考古调查、勘探为主,为陵区内 文物整体保护奠定基础。

  考古人员从2014年9月起对桃花岭汉墓东150米处的丘陵南坡山麓进行了发掘。该区域分布有9座墓葬、1处陵园墙遗址。陵园墙由西南—东北走 向、西北—东南走向两段夯土墙组成并相交于东南部,形成一个直角拐角,总长约69米。夯土墙呈上窄下宽的梯形,大部分墙体仅存墙基,局部残存墙身。考古人 员还在紧靠陵园墙的位置发现了2处遗迹,初步推断为汉代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