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北京的PM2.5指数监测数据显示空气质量优,广东团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领军人物钟南山在天安门广场被记者团团包围。
追问
“GDP第一还是健康第一?”
这次全国两会,钟南山带的议案就是关于“雾霾治理”。“我到一些乡村做了调查,掌握了一些数据,才写出这份议案。”钟南山介绍,雾霾这个话题已经谈了六七年,但当时没有这么严重,上个月北京仅五六天是晴天,空气污染非常严重。“我很多当时在北京的外国朋友就直摇头,觉得难以长期待下去。”
钟南山说,初步结论认为,雾霾污染会导致肺癌。“治霾最重要的是改变观念,到底是GDP第一还是健康第一?”
来北京开会是否准备了口罩?钟南山说没有,对于治霾时间表,他想了一下说:“应该不会像英国一样,要花30年,10年吧,10年时间。”
建议
“将污染治理纳入官员政绩考核”
预防雾霾,最重要的是什么?钟南山说,关键是要有决心。雾霾天气的预防和治理是一个全民运动。它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各方面共同的努力。举例来说,现在PM2.5污染的一大嫌疑就是汽油的质量。而汽油质量标准化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这需要较大成本。所以说,污染治理实际上是要处理好GDP增长和人的健康的关系。
钟南山建议,国家将污染治理纳入官员政绩考核。政绩过去是以GDP为标准,现在可否选部分污染严重的大城市,将治霾成果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体系。如果雾霾有所控制,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即使GDP没有多少增长,这样的领导就是好领导。
口罩
“防PM2.5,恐怕要用M95”
沙尘暴对人体的危害更大还是霾更大?钟南山介绍,雾霾的危害更大。沙尘暴会危害上呼吸道,因为颗粒比较大,也会危害鼻咽和眼睛。但PM2.5被鼻子吸进去以后一直下到终末支气管,到肺泡,而且在肺泡里沉积下来,所以这样的话雾霾危害应该更大。因为抵御沙尘暴可以戴口罩,但是对付雾霾,一般的口罩解决不了。
钟南山说,一般来说,医用外科口罩可以防止PM4和4以上的,但是4以下的,比如PM2.5,太细小了,恐怕要用M95。M95短期用可以,但因为比较闷,老人孩子戴着上街不是太合适。
两会观点场
卫生部长陈竺:“正研究PM2.5对人体的危害”
全国人大代表、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
“我们对气候变化应该有准确的政策上的把握。”
中国侨联常委、广东省侨联副主席、广东省深圳华昱集团副总裁麦庆泉:
“我国对空气治理不积极,才导致今天的结果。”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揭阳市政协副主席、广东榕泰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林楷:
“建议大力发展‘零排放’纯电动汽车。”
全国人大代表、惠州市旅游局局长黄细花:
“尽快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空气清洁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
“雾霾将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新起点。”
农工党中央:
“建议将PM2.5不达标准的环保模范城市,撤销‘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
同题问答
“准备口罩了吗?”
雾霾天气是否会再来袭?如何预防雾霾?我们该做些什么?
对此,记者一共随机拦住广东、江西、河南、山东代表团的12位代表进行群访,问题从这次来北京开会行李中有没有携带口罩开始。
记者发现,所在家乡是否有雾霾,直接关系到他们对于问题的反应和看法。
“准备口罩了吗?没有!”广东团和江西团的代表有些诧异,表示没考虑准备口罩的问题。一位女代表扬起下巴说:“你看天多好。”广东团的代表周奕丰说前段时间也关注到北方的雾霾天,要解决这个问题得从每个人做起。“我对政府有信心,解决这个问题用不了多久。”
而同处于前段时间雾霾带的河南团和山东团代表则有不同反应。山东团的一位女代表听到问题后,抿着嘴步履匆匆,记者跟出去十余米后,她才微微地点了下头作为回应。而河南团的王馨说,本来是要准备口罩的,后来预先看了天气不错,又决定不带了。她觉得要减少空气污染,绿色出行很重要。
三位受访者 两位没带口罩
一位“准备了,但没用上”
对于目前蔓延在全国的雾霾天气,两会代表委员和相关专家感受是什么,对此他们有什么好的建议?记者对受访代表委员进行了同题问答。
■受访代表委员
来自河南的全国人大代表崔小田(女)
来自河南的全国人大代表许为钢
住陕全国政协委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郝际平问:您来北京有没有带什么防护措施?
崔小田:前段时间全国很多地方都有雾霾,我也准备了口罩,但来到北京,发现天气挺好的,就没用上。
许为钢:没有带防护措施。
郝际平:没有。我觉得北京有那么多人居住,也不会有多大问题,况且我只待几天,大多在室内开会讨论。来了之后,这几天北京阳光明媚,空气质量很好。
问:您个人会为改善空气污染做什么?
崔小田:少开车,多坐公交,环保出行。
许为钢:少放烟花、少开车、低碳出行。
郝际平:除了低碳出行外,我是学校的老师,还会向学生、向社会宣传环保,同时因为我的专业是土木工程,我还会倡导社会多用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
问:您觉得到2030年空气质量能达标吗?
崔小田:目标是预测性的,我们努力应该能够实现。
许为钢:这是奋斗目标,关键是要看如何采取措施,因为雾霾天气是由很多种因素造成的,有些是人类无法控制的,我们也不必恐慌,但要引起足够重视,采取措施努力去实现。
郝际平:我觉得党和中央只要下定决心,采取有效措施,应该能够实现,我对此充满信心。
问:PM2.5命名为“细颗粒物”,您怎么看?
崔小田:我觉得应该征求专家意见。
许为钢:没有研究这方面,不知道合不合适。
郝际平:改名没有多大意义,改过之后显得更加模糊了,到底多大算细颗粒物,让人不太明白,感觉意义不大,重要的是治理。
本版稿件由本报特派北京记者
周艳涛杜鹃顾哲瑞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