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新闻>要闻>正文

年轻人,别老想着躲到体制内去

来源:华声在线-三湘都市报2012年10月21日09:23【评论0条】字号:T|T

  公务员考试“金”碗褪色 百万大军依然趋之若鹜

  年轻人,别老想着躲到体制内去

10月15日,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开始报名。新一轮国考,又将上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火爆场面。  10月15日,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开始报名。新一轮国考,又将上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火爆场面。

  200万以上的考试大军, 90∶1的招录预计比例!哪里的考试如此火爆?不说你也懂的。

  10月15日,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开始报名,新一轮的国考热火爆上演。

  在一个市场变幻莫测,未来愈加不可预期的时代,躲进体制内的避风港,寻求稳定、体面与保障,越来越成为年轻人的现实选择。新一轮国考中,那些“史上最苦”的职位一边被戏谑,一边进入热门的报名行列。高度激烈的公务员考试表现了中国社会不从容的一面,培育社会的从容,需要有更多个人的从容。

  中国需培育教师、医护人员、市场营销、出租司机等城市主流就业领域的吸引力,才能改变“一流的学生当公务员、二流的学生成为专家学者、三流的学生去企业成为经济缔造者”的局面。

  壹   “考碗季”,“最苦金饭碗”挡不住百万考试大军

  一年一度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火热进行。与往年相比,今年国考,无论录取人数还是报考规模,都创历年新高。尽管新一轮的招考规定比往年更细致、条件限制更多,但“国考热”依然高烧不断,“史上最苦金饭碗”依然让广大考生趋之若鹜。

  “它就像动画片里那只神奇的渔盆,里面能跳出班车、公费食堂和宿舍。”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于15日开始报名。今年招录人数首次突破两万人,达到20839人,比去年的17941人增加16%,比2009年的13566人增加54%,招录人数和职位数再创新高。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公布的公务员招录条件更加具体。在13日公布的具体职位表中,随处可见的是“常年出差”、“职位需要晚上值班”、“国家级贫困县”、“欠发达地区”等限制条件,令众多考生叫苦不迭。

  尽管今年公务员招考被人冠以“最苦金饭碗”,放眼望去,满眼令人望而生畏的“苦差”,却仍然无法抵挡百万大军赶考的壮观场面。“今年国考将可能迎来200万以上的‘考试大军’,继续维持90∶1的录取比例。”报名最初几天,媒体就对报考形势做出预测。人民网16日推出的调查也显示,超过三成网友选择参与公务员考试报名。

  在这支人数上百万的考试大军中,很多是高校应届毕业生。在广州,大四开学后,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的林同学往书架上摆了一套红色教材,这并不是她的专业教材,而是公务员考试的复习题库。当就业压力袭来之时,公务员成为林同学最心仪的职业。她认为,“稳定可靠”是公务员最亮眼的标签。“现在除非是大企业,不然在保障方面都不是很规范,公务员的优势就是比较有保障,可以满足我对于稳定的要求。”

  一些数据或许可以印证林同学的观点。一家咨询公司曾有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居民认为手捧金饭碗的国家公务员获得的幸福感最高、是最理想的伴侣。另据《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

  就像当年打破“铁饭碗”的那股潮流,“金饭碗”的魔力让很多人又发出了“回到体制内”去的号召。一位专栏作家曾经表示,他周围有办法、有能力的朋友们都在想方设法抓住这只“金饭碗”。它就像动画片里的那只神奇的渔盆,里面能跳出班车、公费食堂和宿舍,权力的鱼竿只需轻轻一挥,“生死压力瞬间演变成了领导喜欢用句号还是逗号的公文游戏”。

  90∶1!争当公务员的中国令人叹息

  新一轮国考持续升温,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和评论也热度不减。“中国式教育催生公务员热”、“公务员成‘最苦金饭碗’为何还是令人向往”、“公务员招考‘丑话说在前’有利于稳定”……人们纷纷撰文发表自己的看法。

  10月14日,一篇名为《“史上最苦金饭碗”:迟泼的冷水》的文章认为,过去高考能改变人的命运,现在不行了,取而代之的是“公考”,一旦当上了公务员,就意味着捧起了“铁饭碗”、“金饭碗”,衣食无忧,一生“上岸”。

  因此,该泼的冷水一定得泼。无疑,“职位表上的备注”就是一剂剂苦心良药。“常年出差”、“职位需要晚上值班”、“需常赴抢险救灾现场,条件艰苦,适合男性”、“不提供宿舍”、“本单位最低服务期五年”瞬间让不少考生“透心凉”,也是对某些好逸恶劳者的当头棒喝。

  15日国考报名当天,《环球时报》发表评论称,90∶1争当公务员的中国令人叹息。文章认为,从“考”的意义上说,中国人的人生质量堪称“输在了起跑线上”。这么多考试折磨我们,根本原因是中国“好”的工作位置太少了,必须在年轻人中做相当残酷的遴选。中国人或者需要保住相对不错的生活境遇,或者有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他们不得不在彼此间做无情的竞争。

  16日,《半岛都市报》刊登署名毕舸的评论文章《报考公务员的年轻人“幸福吗”?》。文章认为,对于许多人来说,与其在高压力、高强度的企业工作中忍受长时间的加班、令人心惊肉跳的业绩定期考核,还要看老板脸色被骂得狗血淋头,还不如通过一次考试获得长久的职业安全感、一份安稳有保障的工作,“万般皆下品,唯有公务员高”已成为中国社会的潜规则。

  贰 “金饭碗”,稀缺资源造就含“金”量

  公务员热为什么迟迟难以“降温”?有评论认为,一方面与公务员职业的“高幸福感”对青年的价值观导向有关,很多人认为公务员工作稳定,只要没犯大的错误,就几乎不用担心被裁员的风险,一旦考上公务员,就走上了“学而优则仕”的仕途;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我国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思路所致。大学生在就业之路越走越窄的情况下,选择考公,既解决了就业的问题,又能“一考定终身”何乐而不为呢?

  公务员的“高幸福感”,来源于权力带来的优越感

  你幸福吗?这是最近中国社会和舆论场热议的一个话题。尽管央视的调查遭遇近乎调侃式的嘲讽,但这种更接近于功利社会对幸福感理解的命题,还是在一个日趋物化的社会中达成了共识——公务员被普遍认为是“高幸福感”职业。

  有人认为,公务员的“高幸福感”来自“稳定、高福利、有保障、安全感”,而这些恰恰是一个现代社会的基本保障。当这些“基本保障”变成一个特殊群体的待遇,并足以让他们形成“高幸福感”,那么,这种“高幸福感”并非社会福祉,而是特权阶层的优越感,实际上与“幸福感”的内涵是南辕北辙的。

  本该是社会成员的基本保障,最后却变成了公务员群体的“特殊待遇”,事实上,这一中国特色“官本位”的利益机制,有一个形成的过程。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高度一体的计划经济模式被否定和弃置,取而代之的是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吃饭穿衣不再依靠分配,农民的粮食和副产品有了市场价值,商人的生意头脑也有了市场价值。计划经济时代被视为只有少数人才能够过上的生活,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但在此过程中,有一种资源依然稀缺,那就是权力。尽管社会发展已形成一套成熟的运作体系,但在不少地方,社会法则基本都是围绕着权力这个中心来运转的。经济社会活动本应是市场行为,但最后起作用的往往成了官场行为。

  于是,权力带来的优越感成就了最高的“幸福感”。说起来“稳定、有保障、安全感”是一个现代社会的基础,属于普遍的制度保障。但这种基本的制度保障,变成了百万人争相拥有的特殊权利,那么,体制外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处于何种程度的“幸福感”,抑或有没有“幸福感”?公务员的“高幸福感”,实则折射了更大的社会缺陷。

  年轻人,到体制内去!

  如果说公务员的“高幸福感”只是为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勾画了一个“美好未来”的话,那么大学扩招造成的就业难以及国家为解决就业难制定的政策,则实际推动了年轻人趋向这一“美好的未来”。

  多年前,我国在部署解决大学生就业时,就提出了“开发一些基层服务和管理等方面的岗位,有针对性地提供给高校毕业生”、“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的重大项目、基础建设项目,鼓励吸纳大学毕业生参与这些项目”等措施。具体而言,就是扩大事业单位、公务员招录以及国有企业的招聘。

  上世纪末,随着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体制外的空间充满活力与机会,大批年轻人纷纷走出“体制”,进入外企或下海淘金;十几年后,形势发生了变化,这支悄然转向的隐形指挥棒开始朝反方向指引——年轻人,到“体制内”去!

  10月15日,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一份反映15万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求职意向的调研报告显示,将近四分之一的应届生选择“体制内”就业。

  然而,公务员招录为大学毕业生就业让道的明显意图,导致大学生就业选择更为狭窄,莘莘学子们纷纷以考上公务员为荣。在这种心态的指引下,不仅普通高校的学生为公考“狂”,就是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的硕士、博士生,都选择仕途作为自己的人生方向。连续4年以至8年参加公考的年轻人,在媒体的报道中屡见不鲜。

  实际上,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大学生的人口比例并不高——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为8930人——大学生就业之所以存在困难,有许多原因,但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经济机构与高等教育规模不相适应,服务业是容纳大学生最多的行业,如果服务业不发达,大学毕业生就只能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求职。这就是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因此,政府部门必须根据这一现状来改善大学生的就业环境。

  叁   打破“金饭碗”,年轻人到体制外去

  公务员热会持续到什么时候?在人们讨论千军万马挤公考的同时,一些评论从“最苦金饭碗”之“苦”入手,认为“金饭碗”之“苦”,正打破了长期以来报考者对公务员持有的虚假印象,让公务员摆脱掉“清闲”、“高薪”、“保障好”等标签。但事实上,即使是“史上最苦”,公务员职业仍还是“金饭碗”,与其他职业相比,仍具有明显的优势。要给公务员热降温,只有等到公务员真正由特殊职业变为普通职业那一天。在这方面,公务员聘任制已为改革拉开了大幕。

  公务员改革,既要体制外“鲶鱼”,又要体制内“鲶鱼”

  10月15日,国考开始报名当天,广西人事考试网发布《2012防城港市政机关公开招聘聘任制公务员报名时间延长公告》。“聘任制”公务员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早在2007年,深圳就开始试点公务员聘任制。今年年初,随着江苏、四川、河南等地相继推行这一制度,公务员聘任制出现了一个小高潮。

  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公务员委任制,公务员聘任制最大的不同或者说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引入市场机制,将公务员“终身制”变成“合同制”,将公务员“铁饭碗”变成“瓷饭碗”。近几年,打破公务员手中“铁饭碗”的民意呼声越来越强,在此社会背景下,一些地方也先后进行了探索,并部分实行了公务员聘用制。

  深圳是最早“吃螃蟹”的城市。9月中旬,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称,深圳将继续扩大聘任制公务员队伍规模,并配合深圳市委组织部落实好党委、人大、政协、民主党派、法院、检察院和群团机关新进公务员实施聘任制工作,争取在两年内使聘任制公务员占全市公务员总数的比例上升到10%以上,总数增加到4000多人。

  始于2007年的深圳公务员聘任制改革试点,已经过5年时间。从最开始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实施,到如今推广到所有新进人员,深圳公务员改革备受关注。公众的关注焦点在于,公务员聘任制能否打破我国公务员队伍所具有的高度“封闭性”,让其不再“难进难出”。

  9月18日,观点中国网评论专栏作者王旭东撰文称,聘任制公务员向来被称为公务员队伍里的“鲶鱼”,以期发挥“鲶鱼效应”。可是,从各地的聘任制公务员成效来看,确实是条“鲶鱼”,但还游离于“体制外”,对根深蒂固的公务员制度并未形成根本性“威胁”。而真正的“体制内鲶鱼”则是科学合理的退出机制。目前,退出机制尚是雾里看花,虽然有连续两年年度考核被评为“不称职”等级的公务员将被辞退的规定,但遭遇“执行难”。只有进一步畅通“出口”,让体制内外的鲶鱼更活跃,才能更好地发挥“鲶鱼效应”。

  “中国需培育教师、医护人员、市场营销、出租司机等城市主流就业领域的吸引力。”

  如上文所言,公务员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未来几十年里,官本位的利益机制,依然很难发生很大变化。更何况,官本位的文化和制度机制要发生变化,更是长期的任务。因此短期之内要想给公务员热降温,只有通过各种措施,拓宽大学生的就业、创业之路。

  “中国需培育教师、医护人员、市场营销、出租司机等城市主流就业领域的吸引力,让他们更受尊敬,进取空间明显,同时加强私营企业的吸引力,这将使中国的城市就业市场不仅丰富多彩,而且更加平等。”近日,《环球时报》的评论说道。

  公务员考试的火爆现实说明,中国一要发展,向全体公民提供更多也更有吸引力的人生机会。二要不断调整改革,在有突出吸引力的行业与弱势行业间及时调控平衡。这既是国家发展之道,也是增进社会幸福的正道。如果一个社会里的优秀人才都跻身官场;如果一个社会的优秀人才即使有了成就,也不得不去跻身官场才能有更好的出路,那么这个社会的发展,也还是存在问题的,显然,这是需要改变的。

  高度激烈的公务员考试表现了中国社会不从容的一面,而培育社会的从容,需要有更多个人的从容。给每一个人机会,即使他失去了这个机会,他也不会活得很差,中国只有逐渐做到这一点,今天社会中的很多喧嚣、激动和戾气才会最终趋于平复。

  总之,一个社会,要真正让优秀人才各归其位、各专所长,为社会创造财富,一个“苦”字,恐怕仍难以改变社会职业选择趋向体制内的单一选择。也许,只有从经济结构转型、社会保障、福利兜底、价值选择等角度着力,年轻人才可能多元认识职业价值,去往更自由开阔的职业天地。

  据《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环球时报》等

  ■整理/记者  卢小伟

精彩推荐更多>>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