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际铁路联盟发布实施由我国主持制定的《高速铁路设计基础设施》标准和《高速铁路设计供电》标准,两项标准均是相关领域的首部国际铁路标准。

  这是历史性的时刻——中国高铁不但是一张“国家名片”,更是一项正向世界输出的“中国标准”。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访问日本时体验了新干线铁路后曾感叹:“感觉快,我们现在正需要这个速度。”40多年光景,中国高铁里程已突破4万公里,占世界70%以上,已通达93%的超50万人口城市。“四纵四横”高铁网已全面建成,“八纵八横”高铁网加密形成;去年底开通的中老铁路,其背后的设计、技术、施工、运营等,采用的都是中国标准。中国高铁不但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落后到追赶,而且已经领先。

(6月20日起,京广高铁北京至武汉段常态化按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营,北京至武汉间最短运行时间压缩至3小时48分,旅客出行体验进一步提升。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6月20日起,京广高铁北京至武汉段常态化按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营,北京至武汉间最短运行时间压缩至3小时48分,旅客出行体验进一步提升。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如今,在不少产业领域,越来越多的“中国标准”走向世界。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数据,从2015年到2020年,随着经济和技术实力进一步提升,中国主持的国际标准数量超过了800项,在这800多个标准上,与中国接轨,就是与世界接轨。“十三五”期间,湖南参与或主导制定国际标准49项。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标准”的输出。这中间的变化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综合实力的显著提升,更意味着中国企业“走出去”,已不仅仅是一种量的积累,更形成了质的优势。

  “中国标准”在世界的影响不是凭空而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成为普遍共识。2015年国家出台《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2016年承办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2017年修订《标准化法》,2021年颁布《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这一系列重要标准成果和标准化制度性成果,为今后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奠定了重要基础。深层次拥抱世界,中国已不仅仅是资金、人才、科技、商品等领域的开放,更意味着中国规则、中国规制、中国管理、中国标准等的输出。

(2022年6月3日,中老铁路运营已满半年。中老铁路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设备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成为中国标准造福世界的亮眼名片。新华社发 邸腾蛟 摄)(2022年6月3日,中老铁路运营已满半年。中老铁路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设备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成为中国标准造福世界的亮眼名片。新华社发 邸腾蛟 摄)

  向世界输出“中国标准”,这是天道酬勤,也是督促鞭策。标准是世界通用语言,更是全世界的财富。中国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并不是说制定了就“一劳永逸”。一方面,“中国标准”走向世界,要想为中国企业发挥逢山开山,遇水搭桥的制度优势,还有赖于行业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国际标准不是刻舟求剑,不可能一成不变。在云计算、物联网到人工智能、5G、边缘计算等日新月异的领域,我们能否一直走在前面,这也是值得重视的发展命题。通俗地说,通往全球的大门已经敞开,怎么干,看今天的我们。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