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闸机时,要人脸识别,进行实名制认证;上驾驶室操作时,也要人脸识别……这一幕,就发生在中国一冶承建的广汽三菱研发中心项目工地。
当前,随着BIM(建筑信息建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传统工地正急速脱胎换骨,迈向管理更细、质量更稳、安全更高、效益更好的智慧工地,从而实现智慧建造。
目前来看,智慧工地已是大势所趋,成为不少长沙建筑公司承揽项目的标配。而基于智慧工地推进的智慧建造,也正在大力推动长沙高端装备制造加速数字化进程。
现场 一个塔吊安装多个传感器
9月21日,记者在位于长沙经开区的广汽三菱研发中心项目智慧工地控制室看到,一块长3米的巨大屏幕上,“BIM5D+智慧工地数据决策系统”正实时展示着工地的“一举一动”。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这套系统的建设者。中国一冶广汽三菱研发中心项目智慧工地负责人李赛告诉记者,从项目建模、劳务管理、环境监控、安全管理、工程管理、物料管理等多个方面,都实现了信息化和数字化。
项目建模是第一步。广联达通过BIM技术对整个项目进行数字化建模、计算工程总量、制定出施工总计划,再分解为期间计划、周计划。
“每天开工前,生产经理和建筑工人手机上都会收到系统发送的任务信息。”李赛介绍,通过系统,项目方不仅可以对工程进度一目了然,现场负责人和工人也能对每日工作任务非常清楚。
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地监控工地设备运行状况,项目部在每台塔吊和升降机上都安装了六七个传感器和摄像头,检测设备的超重、超限以及运行性能。
“塔吊司机要作业时,必须经人脸识别核准无误后,设备才会正常启动。”李赛告诉记者,他们在整个项目工地还安装了20个摄像头,实时监测项目建设过程。
记者注意到,在项目工地进出口,搭配人脸识别的闸机设备,不仅完成传统识别出入证信息,还可自动进行安全着装检查、联网核查实现脸部成像和身份真伪甄别,如果施工人员没有佩戴安全帽和穿反光背心,系统会发出语音提醒。
溯源 新技术迅猛发展助推转型
为何现在建筑公司纷纷转型建设智慧工地?从智慧工地的概念可见一斑。
“智慧工地”是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平台为依托,通过工地信息化、智能化建造技术的应用及施工精细化管控,达到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现场决策能力和管理效率,实现工地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的一种新型施工管控模式。
在李赛看来,智慧工地遍地开花,近年来BIM、物联网、AI、大数据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是重要基础——没有新技术作为依托,工地机械设备难以实现互联互通,劳务管理、环境监控、安全管理、工程管理、物料管理信息也难以及时、准确采集、保存和处理。
一直以来,建筑领域的信息化水平落后于工业领域,信息记录和处理主要靠人力完成。但随着项目精细化和企业集约化管理的需求日益凸显,建设智慧工地是满足上述两个需求的必经之路。
更重要的是,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已经白热化,建筑企业面临着降本增效的刚需,亟需减少人力成本实现最大盈利,而智慧工地恰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
如今,告别传统工地,智慧工地降本增效作用已经显现。李赛介绍,智慧工地的建设不仅可以将项目管理效率提高近一倍,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潜力,还可以大幅缩短工期,降低现场成本。
未来 装备制造企业加速产品数字化
今年7月28日,国家十三部委联合发文指出,要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形成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效益和品质,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
智慧工地是智慧建造的基础和核心。这意味着,智慧工地的未来将更加光明。
中国铁建运营管理部总经理高晓东近日在长沙出席中国铁建智慧工地建设研讨会时表示,智慧工地建设,信息化、机械化是基础,根本目的是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
这一点,铁建重工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飞香也深有同感。他说,智慧工地应该包含智能装备和智能应用,具备GIS、BIM、大数据系统三合一体的软件系统,与智能建造相伴随,与企业的信息化系统互联互通, “当前,在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时代浪潮下,铁建重工结合高端装备制造和智能建造的融合发展趋势,以‘研发设计数字化’和‘装备施工数字化’两个环节为核心,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推进‘地下工程装备智能化’目标的实现,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今天,在智能应用层面,随着新技术的蓬勃兴起,已经相对成熟,信息采集和处理已不是最大的“拦路虎”;而智能装备智能化、数字化任重而道远,这也推动各类装备企业加快产品智能化、数字化研发节奏。
来源: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