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变金山,张家界慈利乡村旅游复苏(资料图)。青山变金山,张家界慈利乡村旅游复苏(资料图)。

  中新网湖南新闻5月27日电(通讯员 黎小湘)“这个月,我家接待了370多位客人住宿,生意很红火。”张家界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罗潭村村民唐西望介绍,随着旅游业逐渐复苏,5月以来,他开办的农家客栈收入近3万元。“搭帮脱贫的政策好,村里发展生态体验游,我们农民也搭上旅游发展的快车,吃上了旅游饭。”

  罗潭村的故事不是个案,在慈利县,乡村旅游已成热潮,慈利县先后打造了15条乡村旅游线路,串起了大峡谷、九渡溪古镇、五雷山、四十八寨、拉磨谷、朝阳地缝等旅游资源,也连接了岩泊渡、南山坪、苗市、三官寺、江垭、洞溪等25个乡镇100多个村,其中有30个贫困村,一条条乡村旅游线路,延伸成了慈利县乡村旅游的脱贫之路。

  慈利县苗市镇黄花溪村三面环山,交通不便,5年前还是个靠山吃山、养在深闺无人识的贫困山村,扶贫工作队进驻后,把目光瞄准了村里的荒山,打造了“徒步神鹰山、探访将军庙、遍野杜鹃花”的独特乡村旅游线路,推出了杜鹃花生态旅游文化节。

  “五年时间,贫困村靠发展乡村旅游,变成了旅游新村。来这里的游客更多了,村民住上了小洋房,我们坐在家门口就能把东西卖出去。”村民方加兵养蜜蜂酿蜜销售,现在规模比以前扩大了一倍,销售仍供不应求,过上了“甜蜜”的生活。

  “如何把丰富的旅游资源转化为脱贫的强力引擎?”近年来,慈利县围绕旅游扶贫,探索、培育了富有慈利特色的旅游扶贫模式,通过景区辐射“带动”、休闲体验“推动”、节会赛事“舞动”、新兴业态“撬动”多种措施为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增效。该县把景区周边村落作为景区休闲观光和民宿文化体验承接区,变封闭式景区为开放式景区,做大做强了旅游扶贫“文章”。“吃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已经成为了人们旅游休闲的好去处,乡村旅游不仅带动了一大批贫困户就近就业,一些敢想敢干的贫困村、贫困户也抓住机遇,在发展餐饮、农家乐、销售农产品方面尝到了甜头。2019年,慈利县成功创建了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目前,慈利县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38个贫困村退出,11385名贫困人口脱贫。

  “过去村里穷,年轻人为了谋生活,大多远走他乡打工,现在都愿意回来就业、创业。”在该县禾田居山谷上班的胡新平说,罗潭村2015年引进旅游扶贫项目,建成禾田居山谷后,他和妻子都当上了“上班族”。“青山变金山、风景变钱景。”这种“造血式”扶贫,让众多鲜为人知的特色村寨开始吸引游人目光,也让更多的贫困户成为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越干越有劲头,越干越有希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