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月1日)上午,境内确诊病例毫无疑问地突破了1万,达到了11791例,并且超过了整个SARS期间的总数5327例的两倍。

  SARS整个疫期历时半年多才达到的规模,nCoV仅仅用了一个多月就超过了2倍,传染性如此可怕,不幸病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长,是不是该有点慌?

  从12月30日就开始跟踪关注疫情,1月20日开始每天统计数据的我看来,这里补充两点:

  1、感染病例数字还要继续增长。

  2、然而,从昨天开始,随着积累了足够规模的数据(虽然尚远不完整),就可以对这场疫情做出完整的判断。

  问题的关键在于对最新发布的疫情统计数字进行全面深入地解读。(昨日临时发布的版本有个地方有计算错误,得读者指正,特此感谢!)

  武汉、湖北、省外的疫情差别

  众所周知,武汉是疫情的起源地,也是目前医疗资源空前紧张、远不能满足需求的地方。

  湖北本省各地,跟省会武汉有最紧密的联系,省内人口回流,对下属的三四线城市医疗能力冲击也很大。

  反观其他省份,高度重视、严防死守,对所有经过湖北地区的人员、疑似发热人员都进行筛查,可谓是应计尽计,数据的准确性完全不一样。

  所以,我从一开始就坚持分列,从国家、湖北卫健委公布的比较笼统的总计数字里,一个个重新手工计算出武汉、湖北(本文内如不加说明,一般专指武汉之外的湖北其他地区)、和境内其他地区的分别数字。

  可供纵横比对,这才是可供分析、判断的数据。

  先说时间上的纵向对比。再说各地的横向差异。

  病亡率,12天来基本保持稳定,目前已连续4天保持在2.2%上,

  住院危重率,湖北从最初的26%下降到目前的19.2%。外省从最初的17.3%下降到目前的11%。这都是因为核酸检测确诊病毒人数增加,基数扩增的结果。

  当然,湖北省内省外的差异,则是我们需要对比的重点。

  由于危重率尚缺武汉与湖北细分数字,但病亡人数湖北卫健委提供了细分数字,我们可以进一步细化,最近两天武汉、湖北、省外的差异。

  ▎上图为30日统计,下表为为31日统计

  我们很快发现,即使只在确诊病例当中,湖北的病亡率是省外的约7倍,武汉的病亡率又是湖北的约4倍、省外的约28倍。完全超出了正常的差异水准。

  有人提出,外地病患大多病程尚处于较早期阶段,还没发展到死亡案例。但从20日到现在已经12天了,大部分武汉输入性病例早已爆发、发展。

  但再来看危重率,湖北大体上一直是省外的近1.8倍。

  武汉离城人口规模问题

  根据武汉市长的发言——武汉的总管理人口(含短期流动人口)1400万,目前留在武汉900万,外流500万。

  ▎百度迁徙

  而根据百度大数据的人口迁移分析,在武汉外流的人口中,65%为省内,35%为省外。也就是分别约900万、325万、175万。

  考虑到目前武汉市外的病例中,绝大部分(90%以上)仍是输入性病例(在武汉感染),少量为密切接触者病例。

  这样就可以用900万、325万、175万这三个数字,作为衡量问题差异的基数。

  造成差异的一些因素

  经过深度思考,我们可以列出一些造成三地重病、病亡率差别的一些辅助性因素,比如:

  1、从武汉流出的人群中,青壮年比例大,所以危重率、死亡率低。而老年人流动性弱,危重、死亡的绝大部分都是武汉本地的老年人。

  2、返乡的青壮年,很大一部分是在汉阳王家湾,武昌光谷、中南路等等科教、商务区活动。而这些地区离汉口站附近的华南海鲜市场,相距都是十几二十公里,有大江相隔,人口流动接触的概率低。

  3、湖北省以外的病例比例少,医疗资源相对充足,获得优先处理。

  但即使考虑到了这些因素,仍然有一个理由无法辩驳——

  那就是同样作为流动人口,从武汉回湖北省下各地市的人,和从武汉去外省的人,年龄身份结构构成是大体一致的。

  考虑到这个因素,湖北的病亡率是省外的约7倍,就难以仅用以上的一些结构性差异来解释了。

  巨大差异的根本原因

  很显然,湖北之外的统计更准确完整。目前其他省份对武汉、湖北来的的人严防死守,全面检测,发现一个病例,就全部隔离周边接触者。

  所以,造成病亡率、危重率巨大差异的最根本原因,那就是武汉的实际患病人数远大于已确诊数字:

  1、因为核酸检测资源限制了确诊的能力,武汉的确诊数量远小于实际患者数量。

  2、医疗机构被挤爆,治疗能力也严重超载,重症患者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医治,病亡率偏高。

  3、同时,留在武汉的人群的交叉感染可能性更大,医院的隔离条件也不如外省。

  ▎上图为30日统计,下表为为31日统计

  实际上,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还有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流行病学学者的最新估算都认为,在武汉实际上有大量的人群未获确诊,真实的被感染人数大约是2~3万人左右,也就是目前确诊病例的10倍。

  有的人指责这是外界学者危言耸听。但考虑到已经真实残酷的病亡数字,一个规模甚大但却不危险的被感染人群基数,其实才是令人获得宽慰的事情。

  武汉检测能力问题

  通过近期武汉、湖北省发布会透露的信息,我们可以知道,武汉、湖北的监测能力的确严重不足。

  以下都是来自于湖北、武汉当地发布会上透露的内容(略作文字上的编辑):

  1月11日开始,湖北省疾控中心正式开始进行病原样本检测。但在1月14日之前,或者16日之前,要送到北京的国家疾控中心去进行复检。

  17日报告新增59例,18日报告新增77例。这是因为国家把复检的权力下放到了湖北省疾控中心,也就是样本不需要再送到北京,在省内疾控中心就能复检。

  当时的日检测能力大概在200~300例左右。由市疾控中心初检、省疾控中心复检。

  由于检测能力、检测速度的提高,导致17日、18日确诊病例的增加,也正式拉开了疫情的帷幕。

  从24日起,为了适应形势需要,加快检测速度,武汉市经请示上级同意,指定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连同武汉市疾控中心一共10家机构开展检测。

  原则上这10家机构全部运行起来每天可检测样本近2000份。所以,25日之后,武汉、湖北的确诊病例增加人数有了第一次提升。

  但由于该病毒的高致病性,科研人员要开展预试验有一个逐步熟悉的过程,因此检测样本不会一开始就每天2000份,会逐步增多。实际检测数量也受各机构样本提供数的影响。

  很多公众可能以为,做nCoV的核酸试剂盒监测,就像验孕试纸或者PH试纸一样,一碰就能出结果,其实不是这样的。

  三甲医院不是都能做检测,检测活动必须在具备P2以上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开展,同时还需具备PCR的检测资质,相关样本的采样、送检、运输、操作等必须符合生物安全管理的相关要求,要特别注意操作人员的安全防护。

  比如紧邻武汉的黄冈市,1月23日最开始的时候,当天只能做49人份,到目前可以做到400多人份(含第三方检测)。

  28日开始,武汉市指定的检测机构再增加8家,包括武汉市武昌医院、江汉区疾控中心、硚口区疾控中心、蔡甸区疾控中心、江夏区疾控中心、黄陂区疾控中心、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华大生物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所以我们看到,29日之后,武汉、湖北的确诊病例增加人数,又有了第二次提升。

  到1月29日,湖北全省共有89家机构可以开展核酸检测。包括医疗机构41家、疾控机构35家、第三方的检测机构13家,检测能力大大增加。

  如果这些机构满负荷运转的话,可以达到6000份。

  截至1月28日,全省试剂盒储备达到5万余份。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支援调配湖北省两批次共11万份试剂。

  检测背后的重要细节

  所以,现在各地确诊人数的增加,大都是从已经收治、已经在治疗的病人当中产生的。而不是疫情蔓延速度有了大幅度提升,而是从疑似转到了确诊的速度增加了。

  根据武汉市透露的数字,1月23日至27日,已累计检测样本4086份,其中阳性712份。

  这说明了什么?即使当时送检需要经过预检分诊、临床检查、胸部影像检查,经专家组会诊后,确认疑似病例并采样,送实验室检查。

  到了如此层层筛查的优先程度,阳性率仍然只有17.42%!

  也就是说,到了这个程度,大部分疑似病例,依然是流感、普通感冒等引发的普通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

  可见,流感才是每年冬季疫情的基本底色。

  在武汉的3000多确诊人群中之外,还有大量的待确诊已感染人群,还有更大规模的感染流感的人群。

  根据公共卫生统计估算,作为1000万人人口规模的特大城市,每年流感季感染者应在80~130万人左右,需要住院的人数在1.2~2.4万左右,由此引发并发症去世的人数大约在1200~1800人。

  进一步理解早期的高“病亡率”

  根据参与救治专家在《柳叶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到1月20日左右,在最初确诊的41人中,有28人出院康复,7人依然住院,6人死亡。

  死亡率高达15%,这也是初期在内部引发恐慌的重要原因。

  但实际上,这最初的41中,只有27人去过市场。尤其是12月1日就诊最初的第一人,10日就诊的3人中的2人,就都是和市场无关联的患者。

  ▎蓝色代表与市场无关联,粉红色代表有关联

  这不但代表在去年12月的时间点,就已经出现人传人现象。更是说明早在去年11月,就出现了人传人现象。

  反过来说,在去年11月已经出现人传人现象,必定早已存在很大规模的感染人群。

  而这很多nCoV感染病例,稀里糊涂地按照流感的治法也给治好了,甚至已经自愈了。

  这应该叫什么?这可以叫做“重症者偏差”——

  被最早列入视野的41人,都是因为症状较为突出才被发现的,所以病亡率才显得特别高。同时就已经存在大量未被诊断的轻症患者。

  这还意味着两件事,第一、对大部分人来说,这种病毒够不成威胁;第二、还有大量的未被发现的感染者基数,目前的重症率和病亡率依然是被高估的。

  真实视角下的nCoV

  在武汉仍然疫情高发、医疗诊断力量不足的情况下,还是应该将湖北省外的数字,作为更接近真实的分析案例。

  那么我们单独把湖北省外的数据来出来,大家看到了什么?

  这就是本系列文章的主旨——不要把新冠看成又一个SARS,而应该看成一次超强力流感——患病率高,重症病例比例低。

  ▎美国疾控中心公布的nCoV病毒模拟图像

  那疫情未来将会如何发展?请待明天的终极揭秘。

  来源自媒体账号:唐伯虎

  注:本文系网络转载,内容为自媒体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新闻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