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融媒讯(记者 覃事恒 通讯员 郑鸿仪 文/图)1月27日,大年初三,下午1时许,60岁的赵腊全艰难地趴在一个排风管道内,正对一处负压通风系统的风柜进行检修。赵腊全是常德市经投集团经万和物业公司的一名工程检修人员,也是一名退伍老兵,同事们都叫他老赵。

  这个管道宽60厘米,高不足80厘米,体重150斤的赵腊全蜷缩在狭窄黑暗的管道内无法动弹。他用脖子夹住手电筒,双手扭曲着给风机添注润滑油,随后又更换了转轮皮带。这些动作虽然操作不便可都是赵腊全的日常工作,并没有什么困难,但这一波操作后他却满头大汗,因为这条排风管道那头连接的,是刚刚组建完成的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重症病人隔离病房。“想想都替老赵捏把汗,管道里排出来的可都是病房里的废气,虽然有防护措施,可万一感染了怎么办”赵腊全的搭档张华感慨道。

身穿防护服的赵腊全正在进行维修作业。身穿防护服的赵腊全正在进行维修作业。

  排风系统检修完毕后,赵腊全又对医院重症隔离病房的新风系统进行了全面检测。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被确定为市城区定点救治医院后,病人逐渐增多,以前的普通病房变成了高标准的隔离病房,加上该院住院楼设施设备老化,这对赵腊全这样的物业工程检修人员提出了新挑战。医院的要求是:把新鲜无菌的空气送进病房,把病房里的废气零泄露地排出去。要做到零泄露,就必须确保新风和排风两个系统的持续高效运转。

穿好防护服的赵腊全准备进入隔离区。穿好防护服的赵腊全准备进入隔离区。

  赵腊全穿着笨重的防护服连续三天穿梭在隔离区,反复进行着新风、排风设备调试。特别是新风系统,为了让病人有一个舒适的环境,送进去的新风就需要先经过加热,而温度多少度合适,是否能保持温度恒定,就需要不断地测试验证。三天时间,赵腊全除了吃饭几乎都呆在隔离区。排水有问题了,电源跳闸了,他都是第一个冲进去解决。他说:“防护服有限,进去了就要把事情解决了再出来。”

  大年三十,从隔离区出来后,几十年从未在外过年的赵腊全脱掉防护服,给家里打了一通视频电话。之所以脱掉防护服,他解释道:“穿着防护服,会让家里人担心。”物业公司项目主管林美告诉记者,“老赵的父亲才过世十几天,家里母亲80多岁,按理说今年过年他应该回家的。可项目上水、电、空调维修他最‘里手’,关键时刻有老赵在才放心啊!”

  视频电话里,赵腊全的爱人说:“妈说想你,你就回来吧。”老母亲也说道:“就要退休了,没必要这么拼命了!”赵腊全没有说什么,只是叮嘱爱人照顾好母亲。

  从大年三十进入疫情防控最前线,到正月初八记者发稿前,赵腊全已连续工作8天,每天早上8点至晚上11点,奋战16个小时。默默坚守的背后,赵腊全也有过恐惧。“我也怕,不止工作有挑战,心理上更面临挑战。可是看到那些医护人员冲在前面不要命地抢救病人,看到还有那么多病人在等着,也就顾不上了。我们要为病人和医护人员提供最好的环境,让他们工作顺利、休息得好。”他把抗击疫情比作一场战役,“我是一名退伍老兵,都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关键时刻,不能临阵脱逃。”

  在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的疫情最前线,除了“白衣天使”们在奋战,还有很多像老赵这样的保障人员,他们有的负责安保维持就医秩序,有的深入ICU病房负责卫生清洁,正是这些默默的“逆行者”,同疫情做着最顽强的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