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1月22日讯 (通讯员 李梦湖)“五年前全家还愁吃饭,没想到今年有底气建起了养猪场。”寒冬腊月,郴州苏仙区五盖山镇沿路的树梢坠满了冰凌。沿盘山公路一路向上,连续的上坡和急转弯之后,就来到位于山窝窝里的栗木水村贫困户陈小军的家。

  这位45岁的中年汉子,身板瘦小,为人敦厚老实。“不等靠要,扎扎实实干,总会有收获!”说话间,陈小军抱起一袋玉米谷倒进打谷机,几只小黑狗马上摇着尾巴蹭过来取暖。

  陈小军居住在苏仙区五盖山镇栗木水村,被捂在大山深处的栗木水村,山高坡陡、交通不便,村民们行路难、增收难……贫困像家门前的大山,村里人世代只能靠走出大山摆脱贫瘠。“我妻子是残疾人,我有四个孩子。2015年之前全指着家里的3亩红薯地过日子。”陈小军一直很勤劳,但铆足了劲,一年下来也仅够糊口。一家六口人挤在昏暗漏风的老土砖房里,贫困的帽子戴在头上,“好日子”对陈小军来说,似乎遥不可及。

陈小军和村干部、扶贫队队长交流产业发展想法。陈小军和村干部、扶贫队队长交流产业发展想法。

  令陈小军万万没想到,近三年靠着政策的“输血”和自己的“造血”,让他在家门口开启了新生活。“每年的教育补贴、产业补贴、生态扶贫等政府帮扶资金就有2万元。2017年,在扶贫队的帮助下,我流转了20亩土地种植红薯,养了10多头猪,摘下了贫困的帽子。”陈小军一家六口搬进了新家,遥不可及的“好日子”渐渐成了现实。2019年瞄准了商机,用渐渐鼓起的钱袋又流转了20亩土地用于种植红薯,并聘期了3个老乡一起打理40亩红薯地。家里养殖的猪、牛、鸡、鸭多了起来,陈小军咬了咬牙,拿出10多万积蓄投资建起了一个占地1000余平方米的养猪场。“村干部和扶贫队帮我跑手续、想规划,找销路,我就更应该努力干!今年又赚了十多万,生活越来越有盼头。”陈小军盘算着一年的收成,喜上眉梢。

  买春联、买瓜子花生、再给孩子置办新衣服……年关将近,陈小军喂完猪,准备去村里的圩场置办些年货。“这几年猪肉走势好,收入肯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