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才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2000年9月18日,悉尼奥运会。一个叫保靖的小县城,街上见不到人。几乎所有的人,都围在电视边。他们在看杨霞的比赛。

  杨霞夺冠。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首枚奥运会女子举重金牌。县城陷入疯狂。(编者那一年在保靖民中读高中,全校停课看比赛。夺冠后,年迈的校长像孩子一样跟我们庆祝,并宣布全校放假一天。)

  杨霞成为很多家境不太好的孩子心中的偶像。比如向艳梅。“我练举重,其实跟霞姐有很大关系。”坐在里约奥运村旁中央公园小区,湘西妹子向艳梅对潇湘晨报记者说。

  发现杨霞的湘西体校举重中心主任李小平说,“我们湘西大山的孩子,家里条件不好的比较多。”杨霞夺金后,“不少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体校。毕竟,孩子要 是练不出来或者没有其他出路,长大后,搞不好就去打工了。从事体育训练,有可能成为全国冠军、世界冠军甚至奥运冠军,更有可能通过训练进入大学深造。”

  本报已经在之前的报道中,提到了龙清泉、向艳梅清贫的家庭情况。

  作为本届奥运会由自治州输送的运动员,来自古丈的赛艇运动员曾涛,家境同样贫寒。曾涛一家从古丈乡下来到县城后,靠一家米粉店谋生。7月底,曾涛妈妈 对本报记者说,“那时我们带着几岁的曾涛从乡下来县城,孩子被体校教练发现了。”曾涛妈妈对儿子很满意,“虽然还没出成绩,但是进入省队后就有工资了,比 我们强多了。”

  体校里大多都是这样的孩子。“这些贫穷人家的孩子,懂事比较早,知道只有刻苦训练才能取得好成绩。”李小平说。

  同样,每一次有湘西运动员拿到奥运金牌,都会给学校的招生以推动作用。“小龙北京奥运会夺金后,我们的教练去龙山选苗子,那真的是夹道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