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
湖南省湘绣研究所里,有75位90后湘绣传承人。他们毕业于湖南省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是湖南首批专业院校培养的湘绣人才。
故事:
6月,7.2米湘绣《百骏图》亮相米兰世博会。对此,王参文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虽然我们没有直接参与制作,但作为湘绣人,深感荣耀。十几年来,湘绣很少以这种巨幅佳作走向国际。作为年轻一代,很受鼓舞。”
王参文是湖南省湘绣研究所的一名绣工。1990年出生的她,在一针一线的世界里摸索了8年。一盒针、一团线、一个绣花架,是王参文工作的“老三样”。入行时只为毕业后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上班后才发现,每天一坐就是六七个小时。出一幅作品,要折腾很多天。颜色、构图、粗细线条……无时无刻不在纠缠着她。性格活泼的她,一度按捺不住内心的焦躁。
去年,一位客户订制了一件湖南湘绣博物馆馆藏的《雄狮》复制品,雄狮茂盛的毛发让她不知如何下手,她盯着作品发呆。无奈之下,她找来了纸笔,一遍遍地勾勒毛发走势。她还跑到动物园,盯着狮子左看右看,琢磨神态,观察毛发纹路。只要老师有空,就追着老师问。纠结两天后,她鼓起勇气落了第一针。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终于如期交出了让客户满意的作品。如今,她已经能绣出神态各异的老虎、狮子、熊猫、鹿、狗等动物。
越往深处学习,越感觉知识不够用。今年,王参文作为国家艺术基金创新人才外出学习,7天内走了10个博物馆。回来后,她花了1000多元,买了大堆书,埋头学习;还坚持每天绘画,练书法。“绘画是湘绣的基本功,画笔的走势就是线条的方向。我现在的目标是做一个懂绘画、精刺绣的匠工,希望以后能成为一个艺术家。”王参文说。
跟王参文一同成长起来的有70多位同伴,都是80后、90后。这里有唯一的男生徐振华,有擅长绣油画的李琼,有擅长绣花卉的田蓉,还有将人物绣得出神入化的韩超等。一针一线,绣出了多彩青春。经过几年的学习,已有56人成为助理工艺美术师,共生产出2500余件作品,有的陈列于重要场所,有的被国内外人士收藏。
1991年出生的田蓉喜欢谈谈湘绣文化。入行时,她发现,老一辈刺绣大师“要她绣可以,但要讲出内涵,就不行了”。后来,她成了湖南湘绣博物馆的一名讲解员。一边练习刺绣,一边积累湘绣知识。
田蓉对现状有种紧迫感。在车间楼上,最年轻的刺绣老师也42岁了。“顶多5年,我们就要接班了。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湖南日报记者 汤霞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