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当成是“偷稻草的贼”

  农忙时节,村民为灌溉争水闹矛盾是常事。为解决这个问题,曾书记亲自“巡渠”。所谓“巡渠”,就是沿着水渠走,确保把水赶到最需要的地方。

  1976年夏天,旱情严重。曾书记从龙虎洞水库开始,沿着灌溉渠道往土桥公社走,两天时间硬是把这条长70多公里的渠道走完。

  这天,吃过晚饭,曾书记带着秘书朱谷松“巡渠”。晚上大约9点多钟,他们发现水渠被挖开一个缺口,这是村民在“偷水”。这水本来是要赶往旱情最重的土桥公社的。他们忙从稻田背来大捆大捆的稻草堵塞缺口。正干得起劲时,突然传来“抓贼啊,抓贼啊”的呐喊声。原来村民以为他们在偷稻草。很快,二三十个村民围上来,朱谷松赶忙解释:“这是县委曾书记。”黑暗中,看不真切的村民不相信:“什么真书记假书记,我看你们就是偷稻草的!”正吵得不可开交时,有个大队干部认出了曾书记,才解了围。

  对搞特权的干部不留情面

  对搞特权的干部,曾书记眼里揉不得沙子。

  汝城县城关公社党委书记谭某调到县建委当主任,用特权弄了一些石灰把自己在县城的房子刷白了,还用水泥板砌了一个洗衣台。曾书记知道后没动声色。

  一天,他召集全县公社党委书记和县直部门负责人开会,开会之前,他说:“我们这里来了个新领导,我带你们参观一下他的住处。”大家不明就里,只好跟着曾书记走。当来到谭某住处时,大家才弄明白曾书记对谭某利用特权刷墙非常生气。

  谭某脸红一阵青一阵,非常尴尬。

  一年下乡蹲点200多天

  1976年夏,县委组织公社书记进行全县生产大检查,午餐安排在井坡吃食堂。当地公社书记客气,到外面餐馆叫了红烧猪肉、炒鸡蛋、肉炒辣椒等几个菜,放在曾书记那桌。曾书记来火了:“食堂吃什么我就吃什么,不搞特殊化!”大家说,菜都叫来了,是不是吃掉算了?他坚决拒绝:“你们不把菜退掉,我就不在这里吃饭!”大家只得把菜退回餐馆。

  曾书记这才津津有味地和大家一起吃萝卜、白菜、豆腐汤。吃罢,付了3毛钱、4两粮票。

  曾春桃儿子曾辉告诉记者,父亲一年下乡蹲点在200天以上,除了到长沙、郴州开会,其余时间全部下到村里,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不管到公社食堂吃饭还是到农户家中吃,父亲都付钱和粮票,从不白吃。父亲对3个子女讲得最多的话是:“要好好做人,多向群众学习。”

  汝城县委书记方南玲说,曾春桃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和农民一样的质朴无华;他没有郑重承诺,只有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一些人看来,他是有点“土”,但在践行“三严三实”的今天,他的精神和风范却常说常新,时代需要这样的好书记。

  ■短评

  “跑”出鱼水深情

  何淼玲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32年前的9月14日,由于过度操劳,年仅52岁的曾春桃死于急性心肌梗塞。出殡那天,老百姓把灵柩围得水泄不通,送别他们爱戴的好书记。

  32年后的今天,当地干群谈起曾书记,依然深情动容,肃然起敬。

  32年了,他为什么一直活在当地老百姓心中?

  在汝城采访的这几天,记者找到了答案:因为他做到了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做到了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一顶泛黄的草帽、一双草绿色解放鞋、一个粪筐,这是曾春桃的“三件宝”。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农民书记”,工地上,他肩挑重担,跑得最快;烈日下,他跑得辛苦,挥汗如雨;一年中,他跑得主动,非常勤快。他有大半的时间在田间地头跑,往群众家里跑。脚板跑起了茧,跑出了和老百姓的鱼水深情;皮肤晒黑了,拉近了和老百姓的距离。

  曾春桃是县委书记的一把尺子,常量量,可以知差距,可以明得失。

  曾春桃是县委书记的一面镜子,常照照,可以正衣冠,可以增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