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观鸟季,洞庭湖的鸬鹚结伴而飞。李锋 摄 又到观鸟季,洞庭湖的鸬鹚结伴而飞。李锋 摄
长期关注鸟类保护的本报记者李锋,日前专程前往洞庭湖拍摄候鸟迁徙。   三丰 摄 长期关注鸟类保护的本报记者李锋,日前专程前往洞庭湖拍摄候鸟迁徙。   三丰 摄

  本报讯(记者 邓艳红)寒冬逼近,候鸟又陆续飞抵洞庭湖。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和东方白鹳及装有卫星定位仪的苍鹭也来了。据悉,目前来到东洞庭湖越冬的鸟类已达40多种、两万多只,而且它们都还是先遣队,随着洞庭湖水位下降,天气越来越冷,来洞庭湖越冬的候鸟将会越来越多。

  连日来,在东洞庭湖水域,工作人员总会看到这样一幕,一群群大白鹭浮现在水面上,一只只苍鹭则“伸着懒腰”休憩。为了掌握湿地环境与候鸟迁徙状况,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各区域开展实地同步监测。

  昨日上午9时许,保护区工作人员来到君山后湖,看到一对中华秋沙鸭在约2公里外的水面游弋。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工程师张鸿说:“中华秋沙鸭非常少见,东洞庭湖已经有近10年没有见到了。能看到这种鸟,我们确实感到非常兴奋。”中华秋沙鸭被称为鸟类中的活化石,据估算目前全球不过一千只,与大熊猫、华南虎、滇金丝猴等齐名,同为中国国宝。

  为了更好地掌握候鸟在洞庭湖越冬的相关信息,去年冬季,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湖南城市学院合作开展鸟类迁徙观测科研项目,为几只小天鹅、苍鹭佩戴了GPS卫星定位仪,每一个小时左右,能发回一次信号。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技科长刘向葵介绍,通过这种高科技手段,我们可以得到鸟类迁徙以及鸟类在洞庭湖的越冬活动区域等准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