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6日电(记者姜琳)连日来,滚滚热浪席卷大半个中国,人们饱受酷暑之苦。据中央气象台6日10时发布的高温橙色预警,部分地区还将持续35℃至38℃的高温,北京等局部地区气温更是将高达40℃。高温天气不仅是对人身体的挑战,也是对城市管理水平与和谐程度的考验。
根据医学常识,气温超过37℃时,人长时间在户外劳动或处于酷热之中,极有可能中暑,严重时还会威胁生命。虽然许多人可以在空调房里办公、在家避暑,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劳动者或因职责所系、或因生计所需而直面户外高温。在如此高温天气中,爱心与理解,以及政府部门能否给劳动者及时送去足够的关怀就显得格外重要。
令人欣慰的是,不少地方政府已经为高温下的工作者、普通市民特别是困难群体送上特殊关怀:武汉紧急启动了“纳凉工程”,1000多个纳凉点24小时向农民工开放;广州设置了488个临时庇护场所;西安市免费开放防空洞供市民乘凉……这些不仅解除了群众酷热的烦恼,更是用人文关怀拉近了政府与百姓的距离,使群众从心底里升腾起一抹清凉。
对企业而言,管理者也应该在特殊天气里多给职工一些关怀,为他们遮出一片盛夏的绿荫。国家四部委2007年下发文件,要求对高温作业的工人发放高温补贴;安监部门明确规定高温天气不安排露天的长时间作业,但仍有一些建设工地工人在缺乏防暑降温措施的高温环境下赶工期。如何把关心高温作业职工的好政策落到实处,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考验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否践行,维护职工权益的要求是否认真执行。
在这炙热的天气里,还需要每一位市民拥有“心静自然凉”的宽容境界,多一点平和,多一点忍耐,对彼此多一份关怀。望着烈日下环卫工人的辛勤清扫,交通协管员不停地挥动着指挥旗帜,交警汗流浃背地指挥交通,你我都应该用自觉守规,给他们增添一份夏日清凉。
应对热浪侵袭,需要爱心和理解,但更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和刚性约束。有关部门应参照物价变动情况,及时制定最新高温津贴政策,同时加强对企业的监管,严格查处高温违规施工和拒不发放高温津贴的行为,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暂行”多年的防暑降温措施条例,也应适时进行必要修订。高温天气就像一张试卷,考验的是政府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只有用以人为本和爱民之心做答,群众才能打出满意的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