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衡阳>投诉>正文

花12万为5岁半儿子报17个班 家长为何如此着急

来源:华声在线2013年7月17日15:41【评论0条】字号:T|T

  [华声在线导读]周一拼音、周二陶土、周三声乐、周四英语、周五钢琴、周末识字和数学……武汉徐女士近年累计花费近12万元,先后为5岁半的儿子报了17个培优班,因此被称为“最着急”家长。家长为何会如此着急呢?

漫画:培“忧”。新华社发 蒋跃新 作漫画:培“忧”。新华社发 蒋跃新 作

  [新闻解读]

  吐槽

  5年报17个班,“最着急家长”为何如此着急?

  文/安传香

  为什么要如此心急?因为“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儿子没有从小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形成条件反射,将来上学就可能落后。”为什么不上培优班就不能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因为“职业教师不论是在教育方式还是理念上,都比家长要专业。”

  5年,17个班,12万,单从数字来看,这位妈妈或许稍嫌极端;但她着急的心态却是普遍的,她选择的教育方式也是当下最流行的,与绝大多数家长并无二致。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是罪魁祸首。不知道最初是谁说的,也没有人去追问源起,却作为一句宣传语一传数年,影响了无数的家长与孩子。甚至不只体现在学前教育问题上,包括孩子喝什么牌子的奶粉,穿什么品牌的衣服,起什么样名字……都会关系到起跑线上的输赢。家长的盲目性发挥到了极致。

  分析

  武汉“最着急”家长的背后是社会焦虑

  文/张军瑜

  周一拼音,周二陶土,周三声乐,周四英语,周五钢琴,周末识字和数学……只是为了让孩子上小学的时候不落后,这位威武的大家长用种种培优课程把自己的儿子全面包围。“揠苗助长”这个古成语,用在这里似乎是再合适不过了。身边儿很多家长,都给孩子报有培优班儿,只不过不像这位武汉的家长这么“疯狂”罢了。

  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意识不到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成长是最重要的,但是社会如此,你的孩子可以不上,但是当你的孩子在野外放风筝的时候,你一想到别人的孩子正在培优呢,你还能让自己的孩子安心放风筝吗?所谓“时事比人强”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从小灌输给孩子的就是“竞争”意识,而不是“生活”意识。我们的社会也到处充满了竞争,充满了忙碌。在这层底色之下,有些家长就忍不住提前把这种“焦虑”给压在了孩子的身上,让孩子过早地投入到了社会的赛场之中。一些过于心急、或者说自认为看清楚了这个社会竞争本质的家长,有时候就会做出类似与武汉徐女士那样份近似于疯狂的培优计划。说到底,这么疯狂的培优计划,也只是社会焦虑大背景下的一个小怪胎罢了。

  支招

  教育孩子还得慢慢来

  文/安传香

  是的,倘若人生是一场竞赛,孩提时代确可以比喻为“起跑线”。但这人生不是百米赛,是一场马拉松啊,起跑线上的分秒差距能在多大程序上影响结果?且长跑的要诀是保存实力,起跑时就用力过猛会不会造成后劲不足?

  家长们总是被这样的现实裹挟:上好的幼儿园,是为了上好的小学,然后上好的中学,然后才能考上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且不说这个序列不一定成立,就算是一步步都如愿以偿了,然后呢?就算成功了吗?就幸福了吗?好的工作何尝不是一个新的开始?同时进入同一个单位的人,三五年下来也会发展得有所不同,十年后甚至可能会有天壤之别。而这个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有可能正是起跑线上为了抢跑而遗失的,比如行为习惯,人格培养。

  当然,大道理谁都会讲,真正落实起来就没那么简单了。社会的成功取向不改变,教育模式不改善,只一味要求家长“别着急”是不是太不现实了?我也是一个六岁孩子的家长,这其中的纠结亦深有体会。可是有什么办法呢?社会导向的转变,教育制度的完善,不是三年五年就能实现的,我们的孩子等得及吗?因为他们处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里,我们就只能把他们交出去,任由别人将其打造成学习的机器吗?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做家长的,除了着急,还能做些什么?网上有一篇流行的小品文,《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学习不只在课堂上,书本中,也在生活里。也许对孩子来说,家长陪伴的温暖,比专业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更重要。

  让我们慢慢来。

  呼吁

  “最着急”家长歇歇吧!

  文/殷建光

  教育的灵魂是顺应天性,是因材施教,是循序渐进,教育不能急匆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着急教育违背了孩子的个性成长自然规律,必然急火攻心,烧掉孩子的各种天性,对孩子的未来,对孩子的快乐,对孩子的幸福,对孩子的成长后患无穷。

  “最着急”家长,歇歇吧!孩子不是你的私人木偶,任你摆布;孩子是独立的人,应该得到尊重;孩子的幸福不在你的着急里,而在孩子的快乐成长里。“最着急”家长,歇歇吧!教育需要的是熏陶不是强化;教育需要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是暴风骤雨,轰轰烈烈。

  [微言大义]

  @晓风残月: 上这么多有用吗?说不定一个都学不好。

  @胡月华: 望子成龙到病态的程度了!

  @海边的小贝壳: 孩子累大人也累。

  @余鑫: 晕!这么小的孩子却要肩扛这么多强加在他身上的任务,他的童年还有何无忧无虑的乐趣可言?

  @渔夫: 适得其反,学多了孩子会养成厌恶的心理,凡事适量即可,让孩子充满好奇心去学习,效果会更好...。。

  @宋倩倩: 确实没必要,还孩子一个值得回忆的童年.。。

  华声在线综合新华社、新华网、中国青年网等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更多>>

微博调查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