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坐拥别墅宝马,现在哀求债主宽限几天还款
疯狂“老高”忏悔:一切都是浮云
晨报特派记者 姜鹏 赵磊 浙江温州报道
在温州近期集中出现的企业主“跑路潮”背后都隐藏着高利贷的影子。就在几个月前,当地俗称“老高”的高利贷还是一个全民参与的游戏,然而这个“钱能生钱”的诡异致富路径最终被打回原形。
晨报记者近日在温州实地采访疯狂的“老高”,听一位昔日暴富的放贷人讲述其中的酸甜苦辣,最终只能悔恨不已。
当下,各级政府密集出台政策要求帮扶中小企业。对此,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认为,温州经济要获得重生必须重回实体经济的老路上来。
一位“老高”的自白
温州知名的703网站有着温州版维基解密之称,自“跑路潮”消息散开后,不断有网友发帖讨论此事,而一位“老高”还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一切都是浮云”。“老高”名叫张强(化名),年龄35岁。早在2006年以前,张强在温州永中开了一个加工厂,一年风里来雨里去年利润约50万,一家人生活也算是富足。然而,自2006年起,工厂利润下降,而身边的朋友逐渐开始参与民间借贷,俗称“炒钱”。
2007年初,张强用家里做生意积攒下的300万元,其中一半放在担保公司拿着2分利息,一半则自己充当“老高”,对外放贷3分息。张强发现,这几乎是一个一本万利的买卖,赚钱比开厂容易多了。
此后,张强以较低的租金将工厂承包出去,此外将房产抵押给银行贷款300万,另外从妹妹那里借来150万,一心一意从事“老高”。到2008年初,张强的借贷资金超过1000万,而张强的担保公司也开得风生水起,开的车也从原来的广本换成了宝马5系。
在民间借贷上初尝甜头的张强决定筹集更多的资金,于是开始以1.2到1.5分的利息吸资,很快便筹集到1500万元。
此时,恰逢房地产进入调控期,张强成了房地产商的座上宾,以3分到4分的利息对外借贷。很快,张强的资金达到4000万元,房子换成了别墅,宝马换成了奔驰越野。
然而,泡沫越大,风险便越大。2009年4月,张强给杭州一个开发商借款2亿元,然而这笔资金并未救活这个开发商,因为楼盘不合格,开发商“跑路”消失,张强因此损失1500万元。此时,遭遇挫折的张强只能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吞,由于担心放贷人追债,张强不敢向外透露这个消息。
屋漏偏逢连阴雨,张强的其它放贷同样出现难以回收的状况,不少借款对象只付利息,并以“跑路”威胁。与此同时,张强的债主也找上门来,张强不得已卖掉房子和汽车,但仍有接近2000万的亏空。
如今,张强每天电话都会响个不停,接到电话只能哀求债主宽限几天,除此之外张强没有任何办法。回想起以前风光无限,而如今颠沛流离的日子,张强说,自己只能每日以泪洗面,悔不当初做“老高”。
业内:民间借贷应合法化
“跑路潮”远非几家企业倒闭如此简单,其背后的产业空心化以及民间借贷逐渐浮出水面,而历来被视为全国经济风向标的温州经济走势也引发了外界广泛关注。有消息称,目前温州中小企业倒闭现象比预想的要严重。今年以来,温州眼镜、打火机、锁具等40多家出口导向型企业利润同比下降约30%,亏损面超过1/4。
对此,温州市金融办等部门召集全市各家银行,召开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银行会议,要求树立温州良好金融生态,恢复企业信心。温州市金融办主任张震宇表示,温州市政府组织了25个联络组,每组由一位副处级干部带队,进驻25家市级银行机构,要求银行机构不抽资、不压贷,防止中小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情况。
10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前往温州调研时表示,温州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工资、原料、环保成本上升和利润减少的问题。一部分资本转移了,有的选择了泡沫性的投资,造成亏损,但“跑路”和“跳楼”在温州毕竟是极少数,这种现象值得重视并且要认真加以解决,但不要夸大。
7日,浙江省政府召开省、市、县(市、区)、乡(镇)四级政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级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加快转变职能,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千方百计推动解决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各类难题。
在周德文看来,政府应该出手相助温州企业渡过难关,最终引导温州企业重回实体经济的老路上来。周德文建议,中央应对当前调控政策作适当调整,适度放松银根,以便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倾斜,此外为中小企业减轻税负,而从根本上缓解温州企业资金紧张的对策便是民间借贷合法化。
9月27日下午14时51分,上海地铁10号线发生一起两车追尾事故,造成多人受伤,无人死亡。[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