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温州出现的老板“跑路潮”,近日,温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稳定规范金融秩序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一方面要求银行“不抽资、不压贷”,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最高不得超过30%,确保实现年初确定的新增贷款1000亿的目标。另一方面则“对出走的企业主,要敦促其尽快返回,组织处置;对继续回避的,公安、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强势介入,严查快办;对恶意欠薪,搞假倒闭、假出走、假破产的,要从严从重处理。企业主管部门、银行业机构、公安机关要相互配合,必要时控制相关人员出境”。
毫无疑问,温州已经隐现民间高利贷金融崩盘的局面。温州政府一方面忧心于银行的“逼债”,制造更大的连锁反映;另外一方面,跟银行一样,温州政府也要防止债务人逃跑,不惜强化“人身控制”的做法。
这个局面其实早在意料之中,无论是内蒙还是江浙,这几年来民间高利贷之风愈演愈烈,几成不可收拾。鄂尔多斯(15.84,-0.17,-1.06%)的民间借贷利率是30%,温州的也在24%以上。试想,哪个行业能够承受如此之高的资金成本?根据基本原理,经济项目的收益决定资金成本。有时候有些民营企业资金周转不过来,偶尔借一下高利贷,救急一下,这是有可能的,但这种偶发情况不至于烧出高利贷的熊熊大火。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庞氏骗局式的游戏,这个游戏大多选择中国最高利润率的房地产行业(例如二手市场炒房或者借钱给地产商)。随着政府的货币收缩和对房地产行业调控作用的显现,这个游戏开始终结,玩家夺路狂奔。
如果从游戏的最后结局部分看,很容易得出结论“政府的货币紧导致民间金融断裂”,于是很多人呼吁“政府不能坚持货币收缩的路线,要立即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如果从游戏的开头部分看,得出的结论恰好相反,正是因为过往货币宽松导致了某些地区民间金融断裂。这就好比一个人吸毒上瘾,戒毒非常痛苦,有人就说这种痛苦就是因为没有继续吸毒所致。
货币宽松是如何促使大规模民间高利贷的呢?有太多的历史和国际证据。比如印度、东南亚和拉美就发现,每次货币宽松,官方利率下跌反而导致民间高利贷盛行,这曾是一个谜团。现在这个问题已经被解决了。中央银行采取货币刺激,一定制造“热行业”和“冷行业”,例如房地产这种依靠大规模资金的行业就是热行业,而那些依靠自我资金积累比如家族零售业就是冷行业。“热行业”在生产方面获得资金成本便宜,但是在销售方面不见得资金成本便宜,因为购买者不仅仅是看按揭利率低,而且有首付这样的门槛限制。房价越高就有很高的炒房预期,但门槛也会变高,所以就需要大量的民间融资集资来进入这个领域,这相当于提高了资本形成的条件。而在这个融资集资的过程中,民间的利率就会因为炒房的高收益预期而被大幅度抬高,最终演变成高利贷。
那么如何处理民间高利贷金融崩盘呢?首先,要区分民间高利贷的“救急部分”,很多企业的确是因为救急而借钱的,那么银行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做一些缓解工作。其次,如果是民间高利贷的庞氏骗局部分,那就不用管它,血泪教训是这个游戏中合理的组成部分。第三,要明白任何国家的银行体系都不能满足小企业融资,这不是中国的问题,而是世界的问题。中小企业的确资产不足,而银行的信用贷款是标准化的,无法做到“无微不至,照顾方方面面”,所以解决的方式却不是让银行“迁就”,而是解除金融管制,让民间金融正规化,发展丰富的金融层次。比如美国很多中小企业不是靠州银行或者跨州银行,而是靠PE、VC或者其他民间的金融合伙企业(LG),这些机构的大规模存在,才是对这些资产不足、信息非标准化的中小企业真正支持。所以,苛责银行是没意义的,苛刻金融生态的单调才是有意义的,认为货币紧缩搞死中小企业是谬论,恰是货币宽松才制造了民间高利贷灾难。
9月27日下午14时51分,上海地铁10号线发生一起两车追尾事故,造成多人受伤,无人死亡。[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