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14时许,上海地铁10号线老西门站发生列车追尾,有人受伤。目前,救援正在进行中。一位乘客称,她所在的列车已经在隧道内停留了将近一个小时,在停车前曾经有过急刹车。截至发稿时,第九人民医院共收治49名受伤乘客,其中需要进一步留院治疗的3人,其余乘客经医护人员及时处置,已经逐步离开医院。其它医院情况正在进一步了解中。
事故发生后,东方网财经中心记者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对方座机无人应答,手机已关机。而一位负责保险赔付的相关人员则表示“现在还未处理赔付,过2、3天才会考虑”。
记者第一时间就公共事故保险赔偿的问题连线了复旦大学保险系主任、保险研究所所长徐文虎。“做了地铁不等于进了保险箱”,他表示,乘客坐地铁发生意外都会有相应的公共保险赔偿,但是相应额度没未有具体法规规定,且地铁公司是否为乘客买商业保险及购买何种保险也是有公司决定,在法律层面没有统一的法规规范。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应该通过购买相应的保险来规避事故风险。对于事故中第三方责任的风险,可以购买的保险包括产品责任保险和公众责任保险”,徐文虎表示,但现阶段国内的地铁公司是否购入商业保险并没有法规约束,并且产品责任保险也是少人问津。
徐文虎表示,和铁路安全事故相同,在车票里会包含保险赔偿,“但是这个额度非常低,还是要看地铁公司是否会购买商业保险”,他指出,目前各地各家的保险公司都没有对外透露是否购买商业保险,而国家在法律上并未出台相应的统一的法规以规定,只是在政策上给予约束。
“乘客是应该有是否地铁公司是否已经购买保险的知情权的。”
徐文虎指出,从责任角度来看,公共事故涉及到责任的划分和赔偿,需要通过一定的法律规则来确定责任的具体划分和承担赔偿的数额和方式,因此相关法律制度不但是受害者索赔的依据,同时也是保险公司进行赔偿的依据。完善的法律制度是产品责任保险发挥其作用的必要基础。
就赔偿名目,徐文虎指出“意外伤害保险”是从第三方的角度出发,“公共安全责任保险”则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两者在本质上并无区别。
中国人寿(14.93,-0.07,-0.47%)高级理财师张琳表示,对于经常出差的人士来说,购买一年期的意外险远比单次购买更加实惠。她举例说,“目前航空机票中捆绑的意外险单次费用为20元,保额为40万,但现在保险公司专门推出的航空意外险一年期为10元或100元不等,保额最高达到100万。”
据介绍,意外险根据保险项目和保险金额不同,保费差别较大。如一年几百块钱的综合意外险就涵盖了火车、大巴、轮船、汽车、地铁、出租车、电车等多种交通工具。
据张琳介绍,一般意外险是不包括因意外伤害而产生的医疗费用的,只有附加了意外伤害医疗费用保险的才负责医疗费用,或者在某些包含了医疗费用的意外伤害保险且在保险条款中列明医疗费用保障的,保险公司才负责因意外伤害而产生的医疗费用。因此,通过购买附加险的形式进行补充,可以获得性价比更高的意外险保障。
据悉,类似的责任事故不断的发生。7月5日在北京地铁四号线发生的扶梯逆行事故造成了1死30人伤的恶性结果。此后不到一周,7月10日晚,深圳地铁再度出现电梯事故,造成两名乘客摔伤。多起地铁事故应给中国保险业敲响了警钟,是需要对保险业长期以来存在的不成熟、不规范现象进行好好反思。
9月27日下午14时51分,上海地铁10号线发生一起两车追尾事故,造成多人受伤,无人死亡。[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