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

|注册

城市

发展文化产业 铸就城市的灵魂

来源:华声在线-湖南日报 2012-08-20 10:49:42

  走近陶瓷文化·弘扬陶瓷艺术系列报道之二 平为福 醴陵市红玉红瓷陶瓷研究中心

珐琅彩婴戏图玉堂春瓶珐琅彩婴戏图玉堂春瓶
瓷城夜色美瓷城夜色美
珐琅彩百鸟朝凤图如意大冬瓜瓶珐琅彩百鸟朝凤图如意大冬瓜瓶

  本刊记者 周佳

  文化似酒,越陈就越香。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化上下五千载的悠久历史,向世界都散发着无穷的魅力。这是我们的骄傲,同时,也赋予了我们责任。这种责任,需要的不仅仅是我们一代又一代地去延续它,也需要能让它在每一个时代都能绽放出最美丽的光芒。而在我们这个时代,它正在绽放……

  百花齐放

  2009年8月,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确立将文化产业上升为我国战略性产业。自此,文化产业一词开始甚为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音域里。这一产生于二十世纪初的新词汇,将文化与经济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相得益彰。于是乎,它便成为了众多文化的新宠儿。

  而有着“敢为人先”精神的湖湘文化也从不落后。

  据统计,从2008年至2010年,我省文化产业总产出每年均超过千亿元;在“十一五”期间,我省文化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5%,高于同期全省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15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超过了5%(全国只有五个省达到);文化产业人均产值居全国第二,文化产业已然成为我省支柱型产业。

  与此同时,我省广电、出版、报业、动漫、演出、娱乐等已形成优势;数字媒体、电视购物、手机报、网络等新兴业态正悄然崛起,创造了华声在线、湖南在线、红网、星辰在线、女性在线、金鹰网等有影响力的品牌。我省文化产业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象。

  有果必有因。文化之于文化产业,犹如体内之血液,源源不断才能生生不息。

  我省文化产业之所以能够大放异彩,离不开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文化艺术传统的湖湘文化,离不开蕴藏着丰厚且特色鲜明的文化资源的湖湘文化。以先秦、两汉时期的楚文化为源头之一的湖湘文化,饱含了“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等精神,蕴藏着一种博采众家的开放胸襟与敢为天下先的独立创新品格。“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也许正是由于湖湘文化这一特质,我省文化产业才会书写得愈发精彩。

  百花齐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我省则建立了将发掘本地文化资源与传承传统文化的结合起来的体系,通过发掘文化资源来弘扬传统文化,这在无形之中推动了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醴陵就有最好的证明。

  历经千年的陶瓷历史,轰动国际的釉下五彩瓷,民窑文化、官窑文化、红色文化等多种文化的融合….。.这些都为醴陵本土积淀了无与伦比的陶瓷文化。近年来,这些得天独厚的陶瓷文化资源,在催生了众多的陶瓷生产企业的同时,也推动了醴陵陶瓷文化产业的发展。醴陵市现有陶瓷生产企业503家,其中过亿元的企业有9家。陶瓷产品5大系列4000多个品种,构成大型陶瓷产业集群,从业人员达18万余人。2011年,醴陵市全年实现GDP332.7亿元,增长16.5%。完成工业总产值615.4亿元,增长33%;规模工业增加值165亿元,增长31%。其中,陶瓷产业实现产值290.2亿元,增长38.2%,为该市“十二五”末实现陶瓷产业千亿产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陶瓷文化产业已经成为醴陵的灵魂中心。而红玉红瓷这朵朴实不失华丽、清新又不乏雅致的花儿,为这繁花似锦的陶瓷世界增添了一道独特风景。

  随着清朝的灭亡,曾经的皇家专用瓷——珐琅彩逐渐消失,其工艺也早已失传,在今天来说,当属非物质文化遗产。机缘巧合,红玉红瓷掌门人易查理在故宫博物院古陶瓷、古书画专家指导下,接触并深入研究了珐琅彩,并将其引入红玉红瓷进行企业化的运作。红玉红瓷在汲取康、雍、乾三朝的珐琅彩工艺流程与艺术风格的基础上,运用现代陶瓷釉彩工艺技术,在瓷胎上绘中国画之山水、人物、花鸟,将名人、诗、书、画与器形纹饰相融合,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时代风采。此外,红玉红瓷在兼容并蓄了皇家传统“瓷胎画珐琅”工艺的同时,还创新了现代珐琅彩釉料和工艺流程,并成功烧制出象征中国精神的“中国红”地珐琅彩瓷和尽显皇家富贵的“帝王黄”地珐琅彩瓷系列产品。被誉为中国陶瓷艺术发展史上的又一朵奇葩。

  红玉红瓷的做法,一方面是在充分发掘、利用醴陵本土陶瓷文化资源的优势的同时,将传承珐琅彩这一几乎绝迹的传统文化工艺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这在无形中契合了我省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构建形式,同时也为醴陵陶瓷文化产业以及我省文化产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另一方面,这无疑也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出了一大贡献。

  文化产业之于文化,犹如深秋之硕果,时机成熟方可丰收。文化产业的大力发展,是文化积淀到一定程度后魅力的一种彰显。醴陵陶瓷文化系属湖湘文化一脉,醴陵陶瓷文化产业对融入外来陶瓷文化的经济形态的兼容并蓄,无疑正是湖湘文化海纳百川之气魄的展现。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而真正能够将这一灵魂触动、升华的,在当前,最好的载体便是文化产业。醴陵市市委书记蒋永清说:“我们将大力实施先进文化带动战略,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强势,将文化品牌转化为产业品牌,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目前,醴陵市正全力建设千亿陶瓷产业园,着力打造全国陶瓷研发、创意、营销中心和基地。醴陵悠久的陶瓷历史、厚重的陶瓷文化奠定了醴陵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而政府与企业齐心合力的推动,更铸就了今天醴陵的“陶瓷魂”。

  民间故事

  百鸟朝凤

  在古记中,“有凤来仪”、“凤凰于飞”、“吹箫引凤”……有众多和“凤”相关的故事。“凤”这一理想化的灵禽,也早已被人们当成吉祥幸福的象征和美好爱情的比喻。“百鸟朝凤”一词出自宋·李昉等《太平御览》九百一十五卷引《唐书》:“海州言凤见于城上,群鸟数百随之,东北飞向苍梧山。” 它还有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中的凤凰原是一只普通而平凡的小鸟,没有光彩绚丽的羽毛,却很勤劳。在大旱之年,它用它辛勤劳动换来的果实拯救了濒于饿死的众多鸟类。旱灾过后,为了感谢它,众鸟从各自身上选一根最美丽的羽毛制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鸟衣献给凤凰,并一致推举它为鸟王。从此,凤凰就成为了一只最美丽的神鸟,被尊为百鸟之王。每逢它的生日,四面八方的鸟儿都会飞来向凤凰朝贺,这就是百鸟朝凤。

  传说中的凤较于龙更具有亲和力。“百鸟朝凤”在旧时主要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

  婴戏图

  婴戏图即描绘儿童游戏时的画作,又称“戏婴图”,是中国人物画的一种。婴戏图以小孩为主要绘画对象,以表现童真为主要目的,画面上的儿童或玩耍,或嬉戏,千姿百态,妙趣横生。还有和生肖图案、各种吉祥器物、儿童游戏结合的。婴戏图最早出现在唐代长沙窑瓷器上,明清时期达到鼎盛,这也是有由来的。

  明朝成化年间,年长成化皇帝17岁的万贵妃一直掌控后宫,在其痛失一子之后,万贵妃恐其地位不保,便严格控制后宫生育情况,成化皇帝登基后的前十年,后宫中无一子嗣。生育繁衍,是人类得以延续的第一需要,也是朝代得以延续的第一必要。在成化皇帝的心中,求子的欲望日渐强烈。于是,成化皇帝便命人烧制婴戏图花瓶一对,以求供奉,求子心切的成化将希望寄托于在花瓶上嬉戏的婴孩儿,希望这朝夕相处的婴戏图纹花瓶能为他带来子嗣。果然,成化十一年,成化皇帝身边一太监告之纪妃为其藏有一子,成化见后喜极而泣,之后便立为太子——“弘治”。随后,成化相继有了十七位子女。这使得婴戏图纹花瓶成为之后历朝历代达官贵人们求子供奉的一个定式。

  婴戏图中孩童纯真可爱的形象,特别能表现节庆欢乐的气氛,有祈福求安的意义。

分享到: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