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上午,由开福区清水塘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站为探索清水塘路传统文化建设,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艺术家赴长沙铜官窑调研。
据悉,清水塘路一直是文物古董、字画一条街,自地摊市场迁至白沙路后,一部分门店也迁至韭菜园路古玩城、白沙路天心古玩城等地,大有必要调整思路,可联通清水塘路、韭菜园路、白沙路直线,差异化竞争,向文化创意和手工艺术品以及文化特产转型。在调研期间,开福区政协委员、长沙市博物馆副馆长邱冬联在铜官镇还作了《还原大唐文化的长沙窑——最新出土长沙窑稀世珍品揭秘》学术讲座,一批近四年来长沙市开福区范围内出土的长沙窑稀世珍品图片首次向世人展现出来,其器型丰富,釉色齐全,釉面清新鲜亮,这批意境逸美、空灵或典雅精致的出土珍品一改长沙窑以前质朴、粗犷的形象,让听众大为震惊。这批大唐稀世珍品是长沙窑面向文化上层社会的标志性产品,将为开福区历史文化增添浓墨重彩。
长沙窑即《全唐诗》中李群玉“石渚”诗中的石渚窑。为唐代著名瓷窑,窑址位于长沙市望城县铜官镇石渚湖一带,故又俗称铜官窑。窑址于1956年调查发现,1978年曾经进行过试掘,1983、1999年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考古研究所、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两次对其进行了较大面积的考古发掘,出土比较完整的瓷器近万件。长沙窑大致兴起于“安史之乱”以后,至中晚唐发展到鼎盛时期,衰败于五代。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有江苏、浙江、广东、广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等12个省、国外有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等13个国家出土有长沙窑瓷器。特别是“黑石号”沉船上五万余件长沙窑的惊世发现,说明该窑既烧制当地人们普遍使用的日常用瓷、又是唐代生产外销瓷的重要窑口之一。长沙窑发明了釉下五彩和铜红釉下彩,是被誉为“陶瓷史上的里程碑”。它不仅开创了诗文和日用器皿有机结合的先河,还开创了瓷器与商业广告的先河。远销西亚的长沙铜官窑产品体现了阿拉伯文化,类似于今天的“私人订制”。
据邱冬联介绍,还原大唐文化的长沙铜官窑要认真研究历史,广泛收集材料。受诸多因素的局限,长沙铜官窑一直以质朴、粗犷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然而,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长沙城区南起五一大道、北至营盘路,西起湘江大道,东至西长街区域(长沙市开福区范围内)的建设开发工地,出土总计约有数百件的长沙窑瓷器,这是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继长沙窑址考古发掘、印尼“黑石号”沉船瓷器发现以来的第三次长沙窑瓷器的重大发现,也是长沙城区一次空前规模的长沙窑瓷器大发现。
此次发现的长沙窑产品时代大多集中在晚唐五代时期,由于缺乏确切的地层关系,推测是窖藏产品,抑或与五代木构码头建筑相关的货运物品,也有可能是专为楚国马氏王朝的宫廷用品。产品显示五代前期长沙窑还呈现出繁荣兴旺的景象。这批意境逸美、空灵或典雅精致的珍品改写了历史,它告诉世人,长沙铜官窑既有面向大众消费的质朴产品,也有面向上层社会的精美产品。
著名书画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人民大会堂湖南厅艺术设计师夏纪慎,长沙市政协委员、湖湘文化创意联盟CBO邹昕伦,国际陶艺村董事长欧阳小山,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富兴窑董事长彭望球首次见到长沙铜官窑稀世珍品后表示,邱冬联的讲学让人大开眼界,为长沙窑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思想资源,并且长沙铜官窑的历史要改写。
据悉,这批开福区范围内出土的长沙窑稀世珍品将陈列长沙市博物馆,成为开福区范围内的一大文化亮点。作为开福区政协委员,又是长沙窑研究会副会长,他对长沙市开福区范围内出土的这批长沙铜官窑非常关注,深入研究,撰写有论文《从近期出土的长沙窑瓷器论唐五代长沙窑》,为宣传开福区长沙窑文化做点前期工作。(通讯员 黄守愚)
相关资料:邱冬联简介
长沙窑研究会副会长、长沙市首届学科技术带头人,长期从事长沙文物考古发掘研究工作和文物鉴赏工作,所参加或主持的长沙王墓、三国吴简等获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出版学术著作十余部,目前主要从事中国古代青铜器、陶瓷器研究工作和文化展览策划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