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在变。
近几年来,株洲市所辖五个县市的县城都在加快扩张。醴陵市城区建成区面积由29平方公里增加到3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27.9万人增加到32万人;攸县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1.3平方公里增加到23.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15.5万人增加到18万人;株洲县县城建成区面积由9平方公里增加到11平方公里,人口规模由6.3万人增加到10万人。
在南部的罗霄山脉连片扶贫攻坚区,茶陵县城建成区面积由18.3平方公里增加到21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10万人增加到13万人;炎陵县城建成区面积由6.7平方公里增加到8.3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4.3万人增加到6万人。
品质在变。
醴陵市通过实施大街小巷提质改造、小城镇建设 “三年行动计划”,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攸县推进“洁净攸县大行动”,成功创建全国平安畅通县、省级卫生县城,获评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茶陵县成功创建历史文化名城、省级卫生城;炎陵县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县城,获评“中国绿色名县”、“中国十佳绿色城市”;株洲县成功创建全国平安畅通县。
目标在变。
今天的株洲市所辖五县市,几乎不约而同地产生了“跳摸新高”的冲动。醴陵市通过启动渌江新城建设等宏大工程,已经瞄准“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目标;攸县已启动总投资150亿元的东城新区建设,意欲跨越“中心城区40平方公里、40万人口规模”的目标;株洲县正在大力推动15平方公里的南洲新区建设,为全县产城一体拓展更大的空间。
县城建设相对落后的茶陵县,大力推动紧靠衡茶吉铁路的南站新城建设,力图在2017年前“再造一座茶陵城”;炎陵县通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求将炎陵打造成为以炎帝文化为主题的湖南省重要旅游城市。
变的不仅是县城,在城镇扩容提质的大背景下,在“全域株洲”的大概念里,株洲市大批的特色乡镇也纷纷亮出特别的颜色。
106国道南北纵贯株洲全境。如果说这是一条健硕的瓜藤的话,那么,沿线的集镇就是藤上结出的一个个“金瓜”。这些瓜上分别贴着“文化古镇”、“旅游名镇”、“工业强镇”、“商贸重镇”的醒目标签。
车出株洲市区,一路南下。首先经过的是东城大道上的白关镇,一座服饰新城正在兴起;进入醴陵,浦口、泗汾、石亭、黄獭嘴等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星罗棋布;进入攸县,与尧帝历史相关的文化古镇皇图岭就在眼前。再往前,便是旅游名镇酒埠江、资源重镇黄丰桥镇、鸾山镇、工业重镇网岭镇;车到茶陵,以高陇、界首等为代表的边贸型特色镇就在不远;进抵炎陵县境,重量级的旅游名镇鹿原镇已在咫尺;而在株洲正南的湘渌两岸,淦田、朱亭、仙庾、雷打石等镇,也特色鲜明。
“到2017年,各县市基本完成县城特色改造,打造2-4个重点中心镇,建设2个以上的特色镇,10个以上特色村庄,力争县域城镇化率达到55%。力争攸县撤县建市,醴陵市、攸县建成次中心城市,茶陵县建成湘赣边界交通枢纽及商贸中心,炎陵县建成文化旅游基地。”
对县域城镇扩容提质,株洲市目标明确。目前,除了县城之外,全市现有101个建制乡镇中,已有63个乡镇完成镇(乡)域布局规划,有69个乡镇编制完成乡镇总规。从今年起,株洲市将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县市区村镇规划编制工作,并再次开启撤乡、并镇工作,适度减少村镇数量,以突出中心重点镇的地位,从而引导人口、公共资源等要素向重点镇聚集。
“紧紧抓住‘一带一部’的历史机遇,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直部门大力支持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释放改革红利,努力把株洲建设成为我省面向东部沿海开放,对接上海自贸区,承接长三角产业、技术、人才转移的示范区,成为长三角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辐射带动的桥头堡,成为国家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梯度发展的战略支点。”
在今年4月初省委举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谈起株洲的发展目标,株洲市委书记贺安杰高屋建瓴,成竹在胸。
从这时起,株洲市的城镇扩容攻坚战,也将迈开更加有力的“攻坚”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