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与城
千里湘江,宛如巨龙摆尾,在湘中腹地画上一个优美的符号,这便是巍然峭立的伟人故里、文明湘潭。
湘潭因地濒湘水、境内有昭潭而得名,也因地形较低凹、成潭,故称“湘潭”。地处湘江中游的湘潭,与长沙、株洲构成湖南省政治、经济、文化最发达的“黄金三角”。湘潭自古便以“米市”和“药都”著称,也是新中国重要的机电工业基地,现已形成以冶金、机电、纺织、化工、建材为主体并极具竞争力的支柱产业。
在湘潭市委书记陈三新看来,湘潭坐落在湘江边,拥有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建设好湘江滨江风光带工程,将提升整个城市环境和生活品位,“宜居湘潭”不再只是梦想。
生生不息的湘水北去,滋润着婀娜多姿的莲城湘潭。目前,湘潭正以湘江保护“一号重点工程”为龙头,以“保证水量、优化水质、改善生态、畅通航道”为总目标,深入推进“十大环保工程”,使滨江经济成为湘潭下一轮发展新的“爆破点”。
A 样板 湘钢的工业废水可以养鱼
作为“两型”社会试验区的重要一极,湘潭对于湘江污染防治一直毫不手软,重点工业企业湘钢便是很好的样板。
近日,记者在湘钢工农闸污水处理站现场看到,工作人员在观察养鱼缸里的鱼和水的情况。原来,湘钢的废水经过处理后,水体洁净透明,水质可以养鱼。湘钢工农闸污水回用工程自2007年10月投入使用后,有效地改善了湘江水质,保护了水资源。目前,湘钢已基本实现工业废水全利用、零排放,有效地保护了湘江母亲河的水质。
目前,湘钢正在实施环保两年行动计划。为了确保目标实现,湘钢实施机制创新:与政府排污收费接轨,进一步完善内部排污收费;在湘钢内部试行粉尘排污权交易;试行污染事故损失赔偿机制……“湘钢能否在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继续生存并获得发展,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路径也是明确的。”湘钢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
B 治污 竹埠港化工企业基本关停
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的湘潭竹埠港老工业区,是国家确定优先发展的14个精细化工基地之一。2011年实现工业产值45.36亿元,从业人员6570余名,完成税收1.12亿元。然而,这个历史悠久、为当地带来税收和就业的老工业区,也是湘江重金属污染七大“重灾区”之一。
为了推进湖南省“一号重点工程”——湘江保护与治理,从2013年开始,湘潭市加快了对竹埠港地区重污染企业的整体退出步伐。湘潭市政府向湖南省政府递交了责任状,明确竹埠港地区化工企业须在2014年底前全部关停。
“要完成竹埠港化工企业的关停工作,可谓是‘壮士断腕’。”湘潭市副市长吴小月形容说。
在吴小月看来,关停的这28家企业,都具备正规合法手续,既有民营国有企业,又有上市公司及外资企业,政府要在规定时间内,对同一区域的所有化工企业进行关停,在全国几乎都无先例。
不得不说,这确实需要足够的魄力与勇气。这些企业的关停,意味着竹埠港所在的湘潭市岳塘区每年要少1亿多元税收,同时还得面对8000多人的就业难题。
据了解,截至5月24日,位于湘江边上的湘潭竹埠港地区的28家企业中,已有24家签订了关停退出协议,目前彻底关停的有22家,承诺今年6月30日前停产的企业有3家,承诺9月30日停产的有2家。另1家外资企业正在协商之中。
按照政府规划,10年之内,竹埠港将建设成为一座宜居宜商的现代化物流商贸新城。
C 蓝图 三年行动为还市民蓝天碧水
为了加快建设美丽幸福湘潭、还市民蓝天碧水,近日湘潭公布了《湘潭市湘江污染防治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方案要求依法关停高污染、高耗能的“低、小、散”企业,对潜在环境危害风险大、升级改造困难的企业,在2015年前逐步予以淘汰,力争到2015年流域水质实现初步好转。
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的主要任务为“堵源头”,确保2015年底前,流域企业污水稳定达标排放,沿岸1公里内规模化畜禽养殖项目退出到位,涉重金属企业数量和重金属污染排放量都比2008年下降50%,局部地区水质恶化得到彻底遏制,流域水质实现初步好转。今年需要企业关闭淘汰项目共计43个,其中扎实推进竹埠港地区重点污染企业退出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湘江流域干流两岸各20公里范围内不再新建化学制浆、造纸、制革和外排水污染及重金属项目,鼓励发展低污染、无污染、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湘江北去,恒古不变。依水而生、傍水而兴的滨江经济,必将成为湘潭下一轮发展新的“爆破点”。
城市名片
湘潭位于湖南中部,地处湘江中游,为湖南省直辖市和全国甲类开放城市。总面积5015平方公里,总人口280万,其中市区人口78万。
湘潭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便是湘中重要的商业中心,早在十七世纪就是全国著名的“米市”和“药都”。湘潭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全国重要的粮猪生产基地,因盛产湘莲被称为“中国湘莲之乡”。湘潭还是中国重要的机电工业基地,同时也是享誉中外的湖湘文化发源地,风光秀丽,人杰地灵,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一代伟人毛泽东、著名军事家彭德怀、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的故乡。
跨入新世纪,湘潭因实施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而备受国内外投资商的高度关注。
守护者故事
志愿者自掏腰包奖励举报人
5月26日,踩着泥泞小路,湘潭的环保志愿者毛建伟来到湘江边的株洲市霞湾港排污口旁,用空的矿泉水瓶取了水样,然后在瓶子上贴上时间标签。返回车上的时候,毛建伟摇摇头,“水的味道很大。”这是近7年来毛建伟每隔两三天就要来做的事情。
类似毛建伟这样的环保志愿者,如今在湘潭有1100多人——有工厂企业的工人,有在校的大中小学生,有离退休老同志,有政府机关的在职干部……纯民间性质的湘潭环境保护协会成立于2007年6月5日,作为环保公益组织,严查偷排湘江行为、用心护卫母亲河湘江,是其主要职责之一。
“在湘潭,对于湘江母亲河的治理保护,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的职能在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则是环保志愿者这股民间的力量,被誉为‘环保局的隐形助手’。”湘潭环保协会副理事长王国祥告诉记者。
2006年至2013年10月底,志愿者发现湘乡皮革工业园连续偷排未经处置污水;多次发现株洲霞湾镉超标污水偷排湘江,甚至发现逾千倍超标偷排。志愿者蹲点守候湘潭竹埠港地区,多次发现偷排行为。2011年8月开始,志愿者对湘江自株洲清水塘至湘潭昭山河段、涟水自湘乡洙津渡至湘江入口、涓水自郭家桥至湘江入口的入江排污口进行普查建档,并安排志愿者分工守候。
让人感动的是,志愿者的这些行动,不但没拿任何报酬,而且他们还通过缴纳会费等形式,凑钱添置了冲锋舟、GPS定位仪、试纸及简易检测设备等。目前,志愿者自筹经费20余万元,给湘江湘潭境内全流域的104个排污口全部安装了GPS定位,对排入湘江的水质进行24小时监控。
去年以来,协会对举报非法电镀致使污水直排湘江的4名线人,先后发给了每人5000元奖金。每年还对志愿者先进个人奖励现金、自行车等。到目前为止,环保协会已嘉奖了200多人次,发放奖金5万多元。而这些奖励经费大都是志愿者掏腰包凑齐的。
在央视2013年度法治人物评选中,守望湘江母亲河的湘潭民间环保志愿者团队“湘江守望者”当选;被称为湘潭环保“三剑客”的毛建伟、刘海威、宋伟作为代表走上领奖台。用湖南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的话说:“湖南省环保志愿者的工作在全国是做得最好的,而湘潭在湖南是做得最好的。”
在湘潭环保志愿者中,有一个取名“夜莺行动”的组织,深夜巡逻湘江、观测排污口是他们的主要职责。为了母亲河湘江的清澈,李健如、王国祥、王秀莲、李怀英、毛建伟等这群“夜莺”,一刻不停地在奔跑着。
市长给湘江的信
绿色发展正源
一江清水北去
湘潭市委副书记、市长 胡伟林
滚滚湘水,不尽余波。湘江奔腾千里,为两岸广袤的地区带来生机无限,在其逶迤回首之地孕育了湘潭。她赋予了湘潭生命,支撑了湘潭发展,见证了湘潭兴荣。
对湘潭人民而言,湘江是历史流过来的命脉,是当下成长所依吮的乳汁,更是流向未来的希望之源。湘江以其博大的胸怀哺育了我们,我们还母亲河以什么呢?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号令下,湘潭人民主动、科学、务实地投入到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之中,迁出污染企业,关停落后产能,整治河道采砂,治理污染土壤,加强污水处理……记记重拳,挥向污染。母亲河得以喘息,开始呈现碧波荡漾的风采,以清爽之姿向我们走来。
治标不易,治本更难。由污到治,不仅让湘江正在逐渐回复昔日的清纯,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再也不能走粗放发展的老路;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舍弃一些GDP,才能更加有效地治理污染,赢得绿色,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江清水。当前,我们正按照“保证水量、优化水质、改善生态、畅通航道”的总目标,围绕“两型社会”建设,坚持保护和治理结合,治标与治本并重,努力打造湘江流域“山清、岸绿、河畅、水净”的优美环境。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排污权交易试点、生态补偿机制等一系列措施相继推开,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以清洁生产带动绿色发展正在全力推进,“绿色湘潭”、“绿荫行动”加速实施,昭山“绿心”封山育林、水府湿地退渔还湖初显成效,沿江生态正逐步修复。以科学发展推动湘江保护和治理,湘潭正行进在路上。
湘江奔流,湘水不息。面对责任,我们不做匆匆过客。我们坚信,只要满怀对母亲河的感恩,忠于时代赋予的使命,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和方式方法,施之以治理,持之以保护,湘江必将在哺育我们生命、支撑我们发展的时代乐章中,一路高歌,一路精彩,一江清水北去。
路虽远,行不息。
本版撰文 刘炬 刘志强 本版摄影 王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