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城市>各地要闻>正文

人民日报头版刊文推介长沙:山水洲城 诗意栖居

A-A+2014年2月10日15:38人民网-人民日报评论

长沙 资料图长沙 资料图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如此诗意的话,出自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一时成为热议话题,更让长沙人倍感兴奋。

  2013年9月,“山水洲城”长沙市提出,全面提升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品质,坚定不移地推进以秀美幸福为特征的“品质长沙”建设。

  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弃房地产开发,建社区公园,市民出门300米能见绿

  2013年12月12日,岳麓区学士街道白鹤农民安置小区门口的公园开园。

  阳光,绿树,休闲广场……56岁的刘大妈脸上笑开了花。谁能想到,3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狼藉——污水池塘,垃圾成堆,臭味扑鼻,“原来以为政府顾不到我们呢。”刘大妈说。

  长沙市自2009年开始推进的社区公园建设工程,让一位又一位刘大妈“笑开花”:当年建成社区公园6座,2010年21座,2011年30座,2012年和2013年又分别建成20座。为此,长沙先后投资3.2亿元。

  喜悦来之不易。想当初,白鹤社区门口这13600平方米空地,究竟是开发房地产,还是建公园,一直争论不休。几经讨论,才有了如今这居民休闲好去处。

  建公园,动力何来?长沙市决策层认识清醒: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老旧社区空间日渐逼仄,绿地偏少,市民娱乐健身场所缺乏。“还百姓一片绿地”,理应成为政府工作一盘棋上的重中之重。

  “这些公园主要‘落子’老旧小区和安置小区。”长沙市城管局局长肖雄飞说,布局社区公园,给最需要的百姓家门口,送上了一缕缕绿色。

  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长沙各类街头游园、社区公园有近130个。这意味着,在长沙,不到一平方公里就有一块开放的公共绿地和公园,“市民出门300米就能见绿”。

  建社区公园,还仅仅是对城市空间的“见缝插绿”。不久前,长沙市公布了新的规划“路线图”和“时间表”——实施城市绿道、街景挂绿等十大城乡绿化工程,到2016年底全市城区绿色覆盖率提升至50%。

  勾连古今的文化特色——

  既“守”且“攻”,双轮驱动守护“乡愁”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在提升城市品质的过程中,如何保护好古街、古建筑等文化遗存?”在一次对话大学生的活动中,湖南师范大学一名学生这样问市委书记易炼红。

  “文化是城市的‘宝贝’!”易炼红当场承诺,政府坚决制止并追责损坏历史文化遗存行为,要让长沙城市文化特色更亮丽、更鲜明。

  城市建设应做好“文化宝贝”的保护与开发,长沙的选择毫不犹豫。

  “阁峙九霄迎日月,城留一角看江山。”天心阁上的这副对联,勾勒出了长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阁、江、山”三要素。

  始建于明代,上世纪80年代重修的天心阁,向来被视为古城长沙的地标。以天心阁为圆心,岳麓山为“扇面”,湘江从中穿过,“山水洲城”的意象,全都呈现在“这面折扇”之上。翻开2013年修订的长沙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对“这面折扇”的保护尽显无遗:“扇形区域内严禁新建高层建筑,建筑高度控制在18米以下,保护旧城肌理和山水洲城城市空间格局。”

  “红线”写在纸上容易,关键是落实——地处市中心而且临江,这片1.25平方公里核心区域,在开发商眼里“淌金流银”。但是,纵然开发商踏破门槛,规划局都坚决“挡在门外”。“无论如何,口子不能开,因为它们是城市的魂。”市规划局总规划师解成说。

  护住“城市的魂”,既有寸步不让的“守”,又有保护性开发的“攻”——长沙践行勾连古今的文化先行,靠的是双轮驱动。

  天心阁往北,都正街小学。乾隆十年(1745年),由南宋大儒张栻及其父张浚创办、与岳麓书院比肩的城南书院,迁址于此。这条全长314米,宽5.5米的都正街,承载了老长沙厚重的历史记忆。

  前不久,为再现城南书院,一项保护性开发工作启动。“还原长沙底片,再现城市记忆。”芙蓉区定王台街道办事处主任尹卫东直言,此次开发决不破坏原有历史建筑风貌,遵循修旧如旧原则,注重在建设中保护。“到明年5月,这里将是长沙人又一处看得见摸得着的‘乡愁’。”

  天人合一的两型导向——

  尊重自然,企业自觉选择和政府职责所在

  1000多万平方米建筑全部为绿色建筑,地铁站周边500米构建便捷舒适的步行交通系统……凭借此规划,位于长沙大河西的梅溪湖新城,2012年摘下“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桂冠。

  更令人惊喜的是,这里的人均碳排放水平将控制在每年4.3吨,向北欧国家看齐。国外规划专家评价,到2018年,这片拥有3000亩湖面、4000多亩山体的7.6平方公里土地,将完美点亮“两型”梦想。

  湘江西岸南边,走访洋湖湿地公园,“两型”亮点随处可见:节能LED太阳能路灯,渗水功能的绿地停车场,再生沥青铺就的环保道路,惠及52平方公里的生态污水厂……

  很难想象,4年前每逢湘江涨大水,这里就成了万亩泄洪大垸。亲眼见证生活了60年的“家”,变身城市的一块“绿肺”,搬迁出去的村民时常赞叹不已。“在这里,百姓几乎掉进低碳环保的‘窝’里啦!”担负开发建设的长沙先导控股公司董事长刘继雄说,“两型”已经融入企业的血液,“不走‘两型’的路子,怎么聚人气、领潮流?”

  如果说,“两型”是企业的自觉选择,那么对长沙市决策层而言,就已成为责任所在。

  打响生态治理仗,围绕“水”做文章,长沙的脚步未曾停歇——

  有着“龙须沟”之称的圭塘河,一直被视为城市的一块伤疤。雨花区政府2011年启动圭塘河整治工程。再过一年,这条长沙唯一的城市内河,有望迎来华丽变身。

  8公里长的浏阳河西岸风光带,经2年“装扮”,已成为长沙城北一道靓丽的风景线。9.6公里长的东岸整治将于2014年启动。芙蓉区干部说,不久的将来,“九曲十八弯”的浏阳河,名动天下的一定不仅是因为那首歌曲《浏阳河》。

  长沙市民有理由相信,一江清水不再是奢望,品质生活即将可及。

保存|打印|关闭

美食攻略|人气餐厅

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微吧|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
关闭
var QrcodeMediaDataPV = "http://sax.sina.com.cn/click?type=nonstd&t=REowMDAwMDA3OQ%3D%3D"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