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60群蜜蜂,9个月净收入近6万元,是在外打工的4倍。家住浏阳大围山的邓光辉,今年回乡试着加入“甜蜜的事业”,很快尝到了甜头。11月6日,邓光辉告诉记者,他打定了主意,“明年再增加20群蜜蜂”。
“甜蜜的事业”曾不那么甜蜜。在长沙市科技局指导建立“蜜蜂哥哥养蜂科技示范基地”以前,当地散养户养蜂水平参差不齐,产业化能力低下,加上地处偏远,年收入大约为5000元左右。去年建立示范基地后,蜜蜂哥哥蜂产业专业合作社在湘东、湘赣边区300平方公里范围内建设了养蜂核心示范区及辐射区域,提供从养蜂、培训、服务、销售一条龙服务,示范带动当地蜂农规模养蜂科学致富,现在平均每户蜂农养蜂年收入达到3万元。3年建设期内,长沙市科技局每年下达科技经费20至30万元。
现代农业是农村的未来。但农民科技素质不高,农业产业化困难不少,阻碍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换言之,资金和技术成为两大制约因素。长沙市科技局以此为突破口,一方面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另一方面构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积极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推进省会农业转型升级。
据统计,2008至2013年,长沙市科技局在农业科技领域共投入科技经费2亿多元,投入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一批农业产业化企业、种养基地、农业合作社等因此受益不浅。
休闲食品保鲜保质是困扰亚林食品公司的关键技术难题。去年,长沙市科技局对该公司申报的科技重大专项给予了立项支持,提供科技经费50万元,带动企业投入研发经费1000多万元。目前已在防腐剂和抗氧化剂技术的添加方法及添加浓度方面取得突破,使花生系列产品的保质期由原来的5个月延长到8个月,大大降低了产品浪费率。
始于2008年的“农业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工程”,则按照百里水稻走廊、百里水产走廊、百里茶叶走廊、百里花卉走廊4条产业带来进行布局。截至去年底,57家基地共培育和引进新品种180余个,开发新技术20多项、新产品100多个,累计创造税收2亿多元,基地技术辐射区农民增收达9亿多元。
长沙市雨花区美珍匙吻鲟养殖场通过扶持,成功突破了匙吻鲟种苗生产这一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匙吻鲟繁殖基地。基地负责人游均可也由一名乡土专家成长为国内知名的鲟鱼专家。近3年来,基地共繁育鱼苗500万尾,产品销往河南、江西等地。
信息服务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是农技服务的难点。长沙市科技局开通了星火科技12396助农直通车,通过热线电话、专家在线网、远程培训、专家出诊等形式,架起了新时期农民与专家、农民与市场、农民与政府互动沟通的桥梁。至今,长沙市已组建200余家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站点,其中信息服务示范站40余家,专家服务队伍已发展到400多名。
通过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选派了165名科技特派员到农村服务和创业;通过实施“百村百名大学生培育工程”,选派了342名青年农民到湖南农大学习。6年来,长沙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还不断增添着新鲜血液。
回龙湖有机农业产业示范园是长沙最大的有机蔬菜生产基地。自从园里的技术人员鼓捣出一台机器,菜地里留下的烂菜叶等废弃物就成了“香饽饽”。它们经过粉碎、高温杀菌、益生菌发酵等环节,变成了有机肥回归菜地。在今年的长沙科交会上,这个叫做“农业废弃物快速堆腐及肥料化利用”的成果响应征集,并拟登上竞价转让台。“如果项目签约成功并正式实施,还可以申请长沙市科技发展资金的支持。”长沙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副主任周娟平告诉记者。据统计,近3年长沙市科技局一共择优支持了32个在科交会上签约的农业项目。
“到2015年,搭建好一个农业科技成果低成本高效率的转化平台,转化率达到65%;建成100家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发展100家科技助农直通车示范站;引导大批科技特派员加入科技创业行动,培养一批懂科学、重科学、用科学的新型农民。”长沙市科技局局长胡石明说,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是个长期艰巨的过程,每年都把科技扶持的“组合拳”打到实处,田野就会越来越有希望。(本报记者 胡宇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