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城市>各地要闻>正文

2000岁汨罗民间龙舟获“体育非遗”(图)

A-A+2013年11月6日15:55红网评论

图为获得“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推广项目”汨罗民间龙舟模型图为获得“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推广项目”汨罗民间龙舟模型

  红网汨罗站11月6日讯(通讯员 朱琴)船头雕龙,船身绘鳞片,船尾为凤,船舵形似青龙偃月刀……这是典型的汨罗民间龙舟形象。就是这个颇具特色的龙舟形象,在10月29日举行的中国首个“中华龙舟文化展”上,从14个参展龙舟中脱颖而出,被授予“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推广项目”。而全国受此殊荣的仅有5个。

  2000多年历史的民间龙舟独具特色

  汨罗民间龙舟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其材料主要为杉树、樟树,全长约26米(不包括龙头、龙尾),重1吨余,可载30至50名划手。龙舟式样为龙头凤尾飞凫式,龙头用一根粗壮的樟木细雕慢琢而成,凤尾用竹片刷上红漆制成,船的外壳,一般会用油漆绘上龙的鳞片。依据鳞片的颜色,将龙舟叫做“黄龙”、“青龙”、“金龙”、“白龙”等。龙舟首尾用钢绳拉紧,中部有撬棍支撑,绳上挂满旗帜,有锣鼓手(居龙船中舱)、催桡手、招手(舵手)各一名,使用大舵,舵长五米以上形似青龙偃月刀。

  发木、接龙头、关头、下水、抢红、朝庙、洗端阳澡,一系列神秘而庄重的仪式让民间龙舟独特的文化,从龙舟建造开工的第一斧,一直贯穿到龙舟建成后下水竞渡。

  龙舟在打造过程中,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地方。如在雕龙头期间,因其工艺复杂、讲究繁多,匠工师傅往往需要独处一室雕刻直至完工。做好的龙头咽喉部位有一个“龙口”,里面放有大米、茶叶、木炭与碎银子,另放两张红纸片,上面注明龙头、龙舟雕造的时日,此外还要放蝉壳、钓藤、连翘等三味中药,蝉壳表示龙舟轻如蝉衣能在水中快速前行;钓藤表示龙舟头、龙舟身紧密相连;连翘则预兆竞渡连连获胜。

  在汨罗,还有着“用偷来的木头做的龙舟跑得快”的传说,因此,每到端午前几个月,汨罗部分木材厂可能迎来一批批“小偷”,他们在晚上10点左右悄悄潜入木材厂,将一根根杉木运出来,然后做成龙舟。当然,第二天,这些“小偷”们还是会老老实实将偷走木头的钱送到了木材厂老板的手中。

  民间龙舟曾经辉煌 现状堪忧盼传承

  过去,汨罗各个乡镇都有自己的龙舟队。一到端午,全部划到汨罗江赛龙舟,青龙、黄龙、红龙……各色龙舟在江中游来游去煞是好看,引得沿江两岸四乡八镇的人们前来观看。屈原纪念馆馆长刘石林老人回忆起早先民间龙舟比赛时的盛况。

  汨罗市龙舟协会副秘书长李建军说,21世纪后,当初民间龙舟的老龙舟队队员大多已解散,即使汨罗年年举办龙舟节,他们也难以重新聚在一起参加龙舟赛。现在的年轻人大都在外打工,喜欢造龙舟、划龙舟的不多,很难找到打造民间龙舟的手艺接班人,传统民间龙舟活动也越来越难组织。

  “要回归民间、回归传统、回归群众”教育局办公室主任郑建煌建议,高度重视发木、接龙头、抢红、朝庙等龙舟活动仪式,回归其审美原生态,强化群众的认同感,先让群众深入了解龙舟文化,才能更好保护和继承发扬汨罗民间龙舟文化。

  [链接]

  列入保护与推广的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具有百年以上的传承历史;传承脉络清楚,在当地以活态形式存在;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具有一定的技艺传统、表演风格和竞技特色,民俗特点浓厚;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在当代一定的群体中有较大数量的传承和流传,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保存|打印|关闭

美食攻略|人气餐厅

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微吧|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