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彪炳史册的一代民族企业家:实业救国,兼济天下。在内忧外患的艰难时世里,他们以超常的胆识与毅力开荒拓土,为中国近代社会的现代化奠定经济基础。他们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基因,讲民生重人情,讲诚信求公平,建立起富有中国特色的近代企业文化和财富精神,开启中国现代商业文明的曙光。
今天重温他们的故事,我们试图解读这一代人登上商业巅峰的良性基因,以反观当下,照见未来。当下整个社会的商业诚信与良心不断被考问,重构优秀的民族商业传统,重建积极的中国财富精神,是“国商”系列的初衷和本原。
1950年,毛泽东单独约见化学家李烛尘,后者要为一位已故去的老上司范旭东“讨个说法”——他的铜像和纪念碑,被推倒在他一手创办的天津永利碱厂内。
“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纺织工业不能忘了张謇,化学工业不能忘了范旭东,运输航运业不能忘了卢作孚。”会见中毛泽东的这句话,已广为流传。
湖南湘阴人范旭东,中国化工之父,他的胸怀和事业像海洋一样浩然阔大。他曾说,“海,是民族生存的生命线,凡是能够驾驭海的民族,没有不富而强的。”
范旭东坚持自主研发技术,从海滨小城塘沽创立中国第一个精盐厂起步,让中国人摘掉了“食土民族”的帽子。他“抗英八年”,打造亚洲第一家掌握制碱法的企业,最终在战乱中为中国建起睥睨英国、日本等国的化学工业基础。
只是这些故事,已慢慢不再被许多人记得。今年,是这位中国实业巨子130周年诞辰。
壹 煮海
“久大事业,志在海洋。煮海为盐,倚为生命。”制盐是范旭东化工实业的第一步。在这之前,中国人因为没有精盐被称为“食土民族”。此时,他遇上的是积习难返的盐商利益集团……
制盐:从荒原起步
1914年初,一位戴着圆框眼镜的年轻人立在天津塘沽海边。作为化学家,看着如冰雪般、无边无际的盐滩,多年后他自承“如果还没有雄心,未免太没有志气。”但这里没有树木,绝少行人,破落的渔村半截埋在土里。海边呼啸的风如泣如诉,不远处的大沽炮台更让他无法忽略,13年前八国联军从此地打开了中华门户……
也正是在13年前,他藏在船舱底下从长沙一路躲到扶桑国。那年,他的大哥,梁启超的得意弟子、曾因戊戌政变流亡日本的范源濂,从东京偷偷潜回长沙投入时代的洪流,但再次遭到追捕。大哥无奈重往日本,因害怕牵连,把三弟范旭东一并带走。那年,他17岁。
范旭东求学于日本最高学府京都帝国大学应用化学专业。一个日本校长嘲笑他:“俟君学成,中国早亡矣。”在烂漫樱花丛中,他留下一张照片,题书“我愿从今以后,寡言力行……时方中原不靖,安危一发……男儿男儿,其勿忘之。”
此刻他站在渤海口,想着如何制出国人还绝少尝过的精盐。当时没有人想到,塘沽会因为这个叫范旭东的湖南湘阴伢子,成为“中国化学工业的耶路撒冷”。
为中国摘掉“食土民族”的帽子
同年7月,久大精盐股份有限公司获盐务署批准立案,范旭东是唯一的技师。他以海滩晒盐加工卤水,用钢板制平底锅升温蒸发结晶,很快便生产出中国制造的第一批氯化钠纯度达90%以上的精盐。范旭东亲笔设计了一个五角形的商标,起名“海王星”。当时中国人的食盐氯化钠含量不足50%。在西方,纯度不足85%的盐甚至不许用来做饲料,中国也因此被讥笑是“食土民族”。
盐制成了,却随便卖不得。当时盐政承袭旧制,食盐的销售权掌握在少数盐商手里。他们握有官方“引票”,在指定的地盘内握有专卖权,别人在这卖就叫“越界为私”。这就是历代王朝奉行的“盐铁官营制”。盐商资格是世袭,此时已是与官方利益纠缠数代的利益集团,钱大势大,洋人和军阀都要让着三分。久大精盐股份有限公司的合法行销点仅限天津东马路。怎么办?
股东出马,打赢盐商
久大名为“股份有限公司”并不是赶个时髦,范旭东要把它办成扬弃官办民企基因的现代企业。
那个时代集资不易,募股和借债差不多,股款要计官息,张謇办大生公司就是如此。但久大打破旧习,不发官息,有纯利的年度按章分红利,分多少也要看纯利多少,而不是把利润全分掉。范旭东认为,不管办什么厂,都需要时间才能出产品,而且新产品初上市,未必有利。如果收股之日起付息,光是这一笔债,就让人喘不过气。
这些苛刻的章程在堪称小半部中国近现代史的股东大会安然通过了。这中间有范源濂、梁启超、汤觉顿、蔡锷、周作民、徐佛苏、景本白等知己好友,之后又加入杨度、黎元洪、曹锟、冯玉祥……
解决销路问题的是杨度。他给时任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送去了两瓶精盐,袁世凯吃过后大为惊艳,一高兴,给了久大5个口岸的销售权,从此久大在长江流域湘、赣、皖、鄂4省打开了局面。
贰 闹海
盐业获利虽丰,却仍属工艺较为简单的资源密集型产业。碱是化学工业之母,关乎国计民生。范旭东凭十八般武艺与英国卜内门公司死磕八年,堪称一次商业抗战……
再次出发:突破制碱垄断
范旭东虽然造出了精盐, 但更多的事情,即使“神通广大”的股东们也救不了他。在家乡湖南,军阀张敬尧几乎要将久大支店吞并;江西省禁销精盐,还逼借巨款。湖北省比较聪明,每担加特税三元,寓禁于征。最夸张的是1925年,范旭东被奉系军阀李景林绑架,百般斡旋还是交了8万元才放出来……
雪白的盐在军阀、政府眼里是白花花的银子,对范旭东来说,却只是中国化学工业的蹒跚一步。他要制碱。
碱是化学工业之母,有了它,印染、医药、造纸、玻璃等民生行业才可挣脱西方的控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远洋运输困难,垄断中国市场的英国卜内门公司趁机将纯碱价钱抬高七八倍,甚至捂住不卖,许多民族工厂因此陷于停顿。
但制碱工艺远比以提炼为主的制盐复杂,当时在世界上,以氯化钠与石灰石为原料的“苏尔维法”是最先进的技术,已被西方国家形成专利垄断,对外绝不公开。四川、山西、山东、上海嘉定都有人尝试过制碱,但均告失败。
“我搞不成碱,宁可自杀,也不会出卖自己的灵魂。”
1918年,永利制碱公司在塘沽成立。 这是中国企业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家团队。陈调甫,中国自主培养的第一个化学硕士,日后的“油漆大王”;李烛尘,后任新中国化学工业部副部长,加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博士侯德榜。此时,这位日后名满天下的化学家,还是个只研究过制革的普通青年。
一个书生变成一群书生,对手不再是几百年的古旧积习,而是资本玩转全球的大英帝国。
1922年,范旭东在庐山巧遇卜内门中国分公司的经理李德立,他嘲笑中国人办碱厂早了30年。范旭东回敬:“恨不得早办30年。事在人为,今日奋起直追,还不算晚。”此后,卜内门再次派人暗示,愿以高出建厂投入一倍的资金收购,范旭东的答复是,“我搞不成碱,宁可自杀,也不会出卖自己的灵魂。”
面临被全面封锁的设备和技术,永利筹备6年,耗资160万元,才首次试工生产,然而生产出来的碱红、黑间杂,不是洁白的碱。
直到1926年6月29日,历时抗战般漫长的八年,永利终于制碱成功,成为世界第31家、亚洲第1家掌握苏尔维制碱法的企业。2个月后,“红三角”牌纯碱获得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获奖词是“中国近代工业进步的象征”。
与英商直接对撞
但怎么卖碱再一次成了问题。卜内门公司不比只会恐吓、勒索的盐商和军阀,为了保住自己的垄断地位,他们搬演了全套现代商战技巧。
“红三角”纯碱一上市,卜内门马上在上海、汉口、长沙等地将碱价一路降到原先的40%,只留下天津不动,意在让早已资金紧张的永利不要妄想从天津卫走向全国市场。范旭东果断决定,即使亏本也要全线比英国人便宜!当时许多人觉得没必要争这口气,天津市场足以养活永利。范旭东解释:“如果我们把销售集中在天津一地,外地销路没有打开,市场基础不巩固,有朝一日,卜内门再回来收拾我们,我们将完全处于被动,束手无策,结果很可能彻底失败。”
永利让曾当过民国总统的黎元洪撰写广告文案,扩大国货“红三角”纯碱的影响,激发消费者的爱国心理。之后走日本市场“曲线救国”,委托没有碱厂的三井公司代销,以最低价格出售。卜内门在日本的市场份额比永利大10倍,一样降价他们玩不起。
1928年,卜内门主动派人到永利,要求调整碱价,不搞恶性竞争,经理李德立同时被解职。经过十多年的讨价还价,卜内门公司基本接受永利提出的纯碱市场永利占55%、卜内门45%的市场销售额分配方案。这在洋字当头的民国工业领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可惜该协议只执行了55天,抗日战争便爆发了。
叁 百川入海
“实业救国”在抗战期间成为范旭东无可转移的价值取向。为了建起硫酸厂,他广纳全国金融资本。用当时中国投资最大的企业汇入保家卫国的洪流之中……
“为中国再奋斗一番”
1931年9月18日,范旭东收到实业部硫酸铵委员会筹备委员聘书。多年后他回忆当年:“恰好是‘九一八’那天……试思1915年的德国,不遭敌军包围、国亡无日的危机,这门工业或者到今日还是空中楼阁。”因为硫酸铵只需改几道工序,便可生产出炸药。
当得知南京政府与英商、德商合办硫酸铵厂谈判不成时,他便把建硫酸厂的活自己揽了过来。他给同仁发去的电报中言:“切盼吾同仁本以前创办三公司之刻苦精神,为中国再奋斗一番。虎口余生,值得努力,谅具同感。”
办硫酸厂工程浩大,需要巨额投资。1933年,范旭东和上海几家大银行商量,以发行公司债的方式筹集550万元股本,永利至此走向全国金融市场。
“远东第一大厂”成就事业顶峰
经过27个月的缜密考察,这个当时全国投资最大的工厂,终选定在面江背山、交通便利的南京六合卸甲甸地区。南京永利硫酸铔厂不仅填补了中国化学工业的一项空白,据说还是当年亚洲第一的大厂,因厂成镇,先被称为“大厂镇”,后成为南京的“大厂区”。现在,这里是南京化工产业基地、中石化南化集团所在地。
1937年2月5日, 南京永利硫酸铔厂出产了中国人自己生产的第一批国产化肥。这是范旭东化学实业的顶峰。至此,海——盐,陆——碱,空——氮已齐全。“红三角”牌化肥质量可与美国杜邦公司产品媲美,而价格更低,打破了英、德垄断中国市场近百年的局面。
此时范旭东54岁。当一名年轻员工激动地说“我们的事业很好”时,他并不明白老板为什么要黯然吟出李商隐“只是近黄昏”的“不祥”诗句。
“必当尽心竭力,救国兼以自救。”
让范旭东英雄气短的是那场深重的民族灾难。上海、南京在抗战爆发即面临失守,日军多次逼范旭东合作,均被其断然拒绝,尔后,永利遭到3次轰炸,厂区被迫停产。据说侯德榜发疯似的不肯离厂,范旭东从上海火线赶来才强行把他带走。最终,铔厂沦陷。大量战略物资以及厂内全套设备被掠至日本九州,安装在大牟田东洋高压株式会社横须工厂。战后美国麦克阿瑟将军盯着,才归还了一小部分。
同年,范旭东在武汉召集会议,“我们不能散,更不能坐吃山空。尤其是我们平素对国事还有相当抱负的,更不能起一丝一毫颓废的杂念,行为更要纯洁、勇敢自不必说,必当尽心竭力,从种种角度创造新的环境,救国兼以自救。”随后,永利举厂迁入四川。
这是又一次荒原上的出发,没有原料要自己打井盐,没有煤炭要自己开矿取煤,他还亲自渡海辗转美国、缅甸买来大型设备。他把侯德榜送去美国,研制针对井盐的制碱工艺,后者因此以“侯氏制碱法”闻名全球。
范旭东笑言,“今天又恢复了塘沽的光景,也有趣,好在老范还来得及”。在重庆办公室的墙上,范旭东挂上一张塘沽永利碱厂的照片,亲自写了“燕云在望,以志不忘”。他还想在全国建10座化工厂……
可惜他倒在了曙光初现之时,1945年10月4日,抗战胜利后两个月,62岁的范旭东在重庆沙坪坝的狭小宿舍里,因脑血管病辞世。他去世后,相伴35年的夫人许馥寄只能寄住在他的朋友家。这位中国实业巨子连自己的房子都没有。
追悼会上,一位女工送来挽词“你死了,我们工人永远不会忘记你。”蒋介石手书挽幛“力行致用”高悬灵堂正中。堂下垂首而立的有共产党人周恩来、王若飞。那一刻,国共两党为同一个中国灵魂哭泣。
资料来源:傅国涌《大商人》、师俊山《化学工业的先驱——范旭东传》等。(实习记者 王安琪)
相关链接
范旭东的企业文化
重视科研人才,自主研发技术
范旭东早在1922年即花十多万银元创立“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它是中国民营企业中第一家化工学术研究所,抗战期间研究工作都从未间断。这保证了久大、永利创立能与西方国家一争高下的民族工业。
以人为本的儒商理念
范旭东在国内首倡8小时工作制。1920年即建单身职工宿舍。理发、洗澡免费,食堂的人工、煤、水电由公司供应,伙食费仅按进价收费。员工分配房子,只按人口,不分阶级,由抽签决定。为技术人员提供的永利新村,独门小院,房租便宜,水电每月只收8元,煤由厂方免费供应,打个电话事务部当天送货上门。
构建、践行企业核心价值观
范旭东有著名的四大信条:“我们在原则上绝对的相信科学;我们在事业上积极的发展实业;我们在行动上宁愿牺牲个人,顾全团队;我们在精神上以能为社会服务为最大光荣。”四句话总结了范旭东一生,也守护他的事业历经险阻。如今已是中石化南化集团的“南化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