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

|注册

长沙市大力治理农村环境 生态乡镇大量涌现

来源:新华网 2012-11-05 09:49:18

  “现在农村环境好得不得了,周末骑车到乡下转一圈,整个人都感觉神清气爽。”26岁的邱荀是地地道道的长沙城里伢子,也是热爱绿色乡村骑行的“乐活族”。

  在邱荀的印象中,长沙农村环境最近几年来一天一小变,一年一大变。“最直观的印象是白色垃圾不见了,灰少了,空气变新鲜了,水变清了,乡下亲戚屋前屋后变干净利索了。”邱荀说,“以前骑车到乡里转,最怕的是经过养猪场,隔老远就臭气熏天了。”

  金秋十月,暖日高照,记者在长沙县、宁乡县、浏阳市、望城区等地采访,一路发现农村虽秋意渐浓,但是仍然生机勃勃,尤其是屋舍前后、田间地头、河塘道路极少看到白色垃圾和杂物,天蓝、山青、水绿的“养眼”景致好像一幅充满生机活力的田园风景画。

  “过去不是这个样子。”浏阳市三口镇的冯辉明说,以前农村是“一条街,两排房;到处臭水沟,随地垃圾场。”“城里长大的孙辈们回来吃饭都作呕,来一次就不肯再来!”

  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认为,改革开放以后的环境治理主要停留在大城市、大厂矿、大企业,农村环境保护是“短板中的短板”。不按照城市标准综合整治农村环境,不统筹城乡,农村的稳定发展与社会管理就少了基础。为此,长沙在实施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六个“一体化”时,把城乡生态同治作为重中之重。

  为加大力度补农村环境“欠账”,探索城乡“生态同治”路子,长沙市着重从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和畜禽养殖污染这三大农村环境“乱源”入手统筹整治农村环境。

  浏阳市三口镇是长沙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上户收集、村民自治、政府补助、公司运营”模式的缩影。农民杨厚明告诉记者,他们把“可堆肥垃圾”如剩饭菜、瓜果皮、烂菜叶等,在自家附近挖坑堆肥,或者投入沼气池。煤渣、炉灰、石块等,拿去铺路填坑。“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有毒有害垃圾”,则投入自家门口垃圾桶。空农药瓶、各种肥料包装袋等,则放进“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处理池”。

  每天,垃圾都有保洁员定时收集。收来的垃圾,在各村中转站二次分拣后,由垃圾清运车将剩余垃圾运到县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卫生填埋。另外,村民们还自发组成理事会,像城市小区业主委员会对物业公司一样,对保洁合作机构服务质量和农户卫生实施监督,定期实施评议。

  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方面,长沙市出台了畜禽养殖管理办法和污染治理补助政策,市财政每年拿出1亿元资金,按照每平方米30元至40元标准对养殖户给予污染治理补助。生猪大县长沙县以这个政策为依托,根据环境承载力测算结果,规定浏阳河、捞刀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50米范围内禁养禽畜,河道50米至500米范围为“一级限养区”,每户生猪等牲畜养殖不得超过20头。存栏1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户必须开展环保治理和随时接受排放监测。

  在农村地区,污水处理是农村环境治理的“深水区”。长沙市为此给予每个乡镇污水处理厂345万元/座的建设补助和每年8万元/座的运行补助。目前,长沙各县市区启动了71家农村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其中已建成31家,40%的农村行政村实现了生活污水处理。长沙县治理力度最大,已经在中部六省中率先实现县域乡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

  对长沙市大力治理农村环境,广大农民群众不但拍手叫好,更积极参与。很多地方农村,出现了村里小学生担任整洁行动监督员,老年人担任义务环保员,富裕农民捐资兴建环保设施,农户之间比优美、比整洁、比环保的动人景象。国家级和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长沙农村沉睡已久的环境意识被唤醒后,生态文明正在蓬勃兴起。

  记者段羡菊、苏晓洲、刘良恒

分享到: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