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洞庭湖上收集废油,对张建设来说,这是一桩没有油水的“油水生意”。这桩“生意”,他已经做了9年。他说,自己现在正处在人生“关口”:库存的40吨废油如果没办法处理,他就没办法再去湖里收油了。
本报记者向佳明 实习生徐倩 岳阳报道
10月28日,大雨下了整整一天,张建设穿上厚厚的毛衣。在家里坐得实在无聊,他就撑着雨伞去看看自己的收油船。
他说,自己现在正处在人生的“关口”:如果自己库存的40吨废油没办法处理,他就没法再去湖里收废油了,因为,家人不会再支持他。
从2004年至今,张建设和儿子在洞庭湖义务收集了9年废油,获得过“中国绿色卫士”称号,被人们称为“洞庭湖美容师”。
但是,对他来说,这些褒奖都没有现实的生存压力来得真切:废油处理不掉,自己没有收入,一家子生活难以为继。
“绿色卫士”最风光的时刻
现在,不管是谁,只要跟张建设谈起收废油的事,他总是摆摆手,似乎不想多说。
他今年55岁,虽说没有步入花甲之年,但头发已经斑白。也许是为家里库存的40吨废油发愁,他面容消瘦,颧骨更显突出。
他在湖里收废油已经9年了。他说,这一举动源自“对洞庭湖的特殊情感”。
他是岳阳县鹿角镇人,推开家门,就能看到烟波浩渺的东洞庭。他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1981年退伍后,回到这里当了一名渔民。
那些年,打鱼的时候,张建设常常发现,湖面总会漂浮着成片油花,起网时,渔网上会沾上一层油污,网里的鱼也跟着少了。
湖面脏了,却没有人来清理。据了解,直到现在,洞庭湖水域都没有政府组织的人员打捞废油,湖南其他水域也是如此。
“这事总要有人管吧。”张建设说,自己看着油污揪心。2003年下半年开始,他酝酿去湖里收废油。他不否认自己的经济目的:“废纸、废铁都可以利用,废油如果能收集起来,肯定也能利用,能卖钱。”
为了掌握废油回收技术,他还揣上积蓄,去南京拜师学手艺。回到岳阳后,张建设给县政府和环保局递交了开展废油回收业务的报告,获得批准。
2004年元旦一过,他就买了两台高压自吸泵、一艘机动船、一艘50吨大船。这些设备一共花了8万元,其中5万元是贷款。
船只改装后,他的收油船正式下湖了。他一个人忙不过来,又把在广东打工的两个儿子叫了回来。
他说,两条船一天大概能收200吨油水混合物,不出意外的话,一年下来可以炼出200到300吨油。按这个数字估算,2004年至今年,他的船共捞出1800吨到2700吨废油。
2007年,张建设的事迹被媒体披露,引发社会关注,他被评为“中国绿色卫士”,去北京领了奖。
“回到岳阳时,县领导都来迎接。”张建设说,那是自己最风光的时刻。
找到1名志愿者,做了不到1年
10月28日,大雨。张建设的两艘收油船并排停在鹿角老码头,在湖水的荡漾中微微摇晃。一艘船的船体上,“国务院、环境保护部赠”的红色字眼格外醒目。这是2007年国务院和环保部专门拨款40万元,送给他的一艘专业废油收集船。
拿到“中国绿色卫士”称号,拿到一艘专业船,张建设很兴奋:自己成了名人,手艺练得不错,还有了专业设备,业务能越做越大,当然,能更好地保护洞庭湖。
2005年,一艘载有浓硫酸的船在洞庭湖沉没,张氏父子硬是把装硫酸的罐子捞了上来;去年2月15日凌晨,京港澳高速一辆载40吨柴油的油罐车被撞破,柴油流入路边池塘和稻田,张氏父子的船只用不上,他们跳到冰冷的水塘里,花了整整3天时间,用最原始的办法把油捞了上来。
湖南水面广阔,除了洞庭湖,还有湘资沅澧四水。张建设知道,要清理水面废油,凭他们父子之力,几乎不可能做好。
他想着,要在湘资沅澧各建一支专业的废油收集志愿队伍。
他再次向政府打报告。他说,自己愿承担前期投资,愿做免费培训,只希望政府给予志愿者合法身份,给予船只合法手续。
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找志愿者是一件很难的事。直到2010年,张建设才发展了第一名志愿者。但是,因为收益过低,这名志愿者干了不到1年就退出了。
去年,张建设又向省委省政府建议对湖南“四水一湖”的船舶废油与生活垃圾进行治理。
他说,60%的挖沙船柴油机都安装在甲板上,废油直接排放入湖。特别是一些湖上交通事故,很少报告油料泄漏情况。因此,他建议出台湖南内河水域船舶废油污染管理办法,并建立“四水一湖”的民间船舶废油和生活垃圾处理机构。
省环保厅认为,张建设的建议具有可操作性,省交通厅已明确建议由海事部门牵头,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健全船舶废油和生活垃圾回收处理长效机制。
目前,除岳阳、长沙等大港口配备了部分垃圾机油污水收集船舶外,全省大部分港口没有油污水及垃圾回收处理能力,再加上船户环保意识淡薄,大多数船舶还是往江河湖泊直排污水,造成二次污染,因此,省环保厅也明确表示,出台湖南省内河“四水一湖”船舶废油与生活垃圾治理管理办法势在必行。
“又脏又累还赚不到钱”
废油漂到了湖面上,因为面积很大,要回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尽管张建设有专业回收船。
他会直接去有废油的船舱里收废油,一则回收起来方便,二则可以从源头上预防废油泄漏。
这些船舱往往不足1.5米,身高均超过1.7米的张建设父子,必须猫腰进入,双膝跪在废油里,用手举着高压自吸泵四处移动,把油水混合物吸到收油船上。
这也不是个轻松活。半个月前,张建设大儿子张亮因为腰痛到医院检查,查出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没法再猫进船舱了。
船家们也不像以前那样好打交道了。张建设说,刚开始,船家很欢迎他上门,后来,船家知道废油能卖钱,就不愿意了。他就用一些生活用品换,最开始是洗衣粉、肥皂、大米,后来变成了香烟,最后直接给现金。
2004年和2005年,张建设收废油还能勉强收支平衡,2006年开始就不行了,因为机械老化,维修费用大涨。张建设说,2006年他亏了3万元。
老伴开始劝他不要再收废油,因为,村里用两条渔船打鱼的人,收益都很好。
事实上,小儿子张明很早以前就劝过:“又脏又累还赚不到钱,你图个什么?”
“做事要良心过得去。”张建设说。
当然,总是亏损也不是个事。张建设想了个办法:用磁铁打捞湖底的废铁,儿子潜水帮人打捞,赚到的钱用来补贴废油船。
靠着“以废养废”,他们勉强支持到2008年。
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爆发。张建设发现,废油卖不出去了。2009年2月,即便废油价格从原来600元/桶下降至200元/桶,仍无人问津。
没办法,张建设打算自己提炼废油。他贷款5万元,从武汉引进技术。但他技术太粗糙,炼出的油卖不出去,只好自己用。
后来,岳阳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给他介绍了湘阴的一家炼油厂,之后几年,他收的乳化油(含水较多的油)都送往这家工厂。
2010年,经济形势转好,废油涨价,2010和2011年,张建设每年能从废油上赚得五六万元。
但好景不长。受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下跌影响,废油价格又“跳水”。更糟的是,湘阴那家炼油厂被关闭,废油没了销路。
如今,张建设的船上、仓库里堆满了大约40吨废油。今年6月份开始,他不再主动下湖收油。
“没办法呀,实在没地方放了。”张建设陷入两难。
捞油9年,一直是个“黑户”
10月28日,张氏父子打开收油船货舱门,用棍子搅动一下,带出一些黑色的废油。记者发现,这两艘船的货舱里都装有不少废油。临走时,其中一艘船的舱门没有关严实,张建设甚至懒得回去关,他摊了摊手,“反正卖不出去。”
两个儿子有点不想做了。
对张建设来说,现在正处在人生的“关口”:如果废油无法消化,生活开支没法保证,家人不会支持,他也没法继续收油了。
除了为销路发愁,他最近还有点气愤:网上有人发帖,质疑他“开着国家配发的清污船公然在鹿角洞庭湖里电打鱼”、“开设非法炼油厂”。“这是无稽之谈。”他说。
令人意外的是,张建设捞了9年废油,一直是个“黑户”。
根据相关规定,张建设不具备收集废油的资格,也没有办理必需的危险废物道路运输许可证和危险废物从业资格证。
他也曾想过办理相关手续,但有人告诉他,首先得办理环评手续,而这一项的费用可能需要20万元。他出不起。
目前来看,他和他的船很难拿到合法身份。
岳阳市地方海事局港口运输管理科科长钟永辉介绍,上级奖给张建设的船至今没有办理登记,即便登记了,船也达不到法律规定的“300总吨”要求。
“危险废物回收门槛较高,对公益环保是个很大的挑战。”岳阳
岳阳市环保局和岳阳市地方海事局相关负责人说,考虑到张建设的行为带有很强的公益性,尽管他没有合法手续,也对他开了绿灯。钟永辉说,相关部门曾向上级政府递交报告,要求给予收废油的渔民或渔船一定补贴,或者由政府购买渔民的收废油服务,但截至目前,还没有相关政策出台。
分享到:
2012长沙科交会盛大开幕!长沙市市长张剑飞接受新浪湖南专访![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