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

|注册

城市

“送戏下乡”成为农村文化惠民品牌

来源:红网 2012-10-09 10:59:55
送戏下乡现场送戏下乡现场

  近日,慈利县甘堰乡中学操坪人潮涌动,掌声不断,由慈利县委宣传部主办、县文广新局、甘堰乡政府承办的“庆国庆·喜迎十八大”送戏下乡启动仪式演出活动,赢得现场2000余名观众的阵阵喝彩。

  百姓:期盼“送戏下乡”能“村村通”

  演出活动共25个节目,虽然时间有点长,但舞台上抑扬顿挫的唱腔、趣味盈然的剧情,让烟竹村的杨万才从头到尾一个都没落下。他说:“在村子里除了看电视,并没有更多的文化娱乐活动,农闲的时候无聊得很。”

  “送戏下乡”引导了农民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小品《马大哈买码》,让烟竹村的书记张庆笑得合不拢嘴,“村里有个村民迷上了买码(地下六合彩),两口子经常吵架,闹得全村鸡飞狗跳。刚才表演的小品就像是演给他们看的,买码确是要不得,回去之后我一定得教育教育。”

  82岁的乡政府退休干部张晓洲看到演出的小品《传家宝》,不由得夸起自个媳妇。前年县城里搞《春晚》时,媳妇就看过《传家宝》,深有感触,现在对二老问寒问暖照顾得很周到。媳妇经常开玩笑说,她可不想做小品里人见人骂的“母夜叉”。

  “老百姓都盼望着送戏下乡能早日实现‘村村通’,现在农村社会管理不好抓,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文明没跟上,农民缺乏先进文化的熏陶。‘送戏下乡’就好比是及时雨,可以给广大农村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解解渴。”该乡党委负责人朱澧介绍。

  政府:“送戏下乡”不会给百姓带来负担

  慈利县是个农业县,共有31个乡镇675个行政村(居委会)68万人,农村人口达80%。前几年,每年“送戏下乡”50场,每个乡镇还不到2场,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该县又是山区大县、财政穷县,一些乡镇山高路远,演出成本高,如何解决“送戏下乡”经费,一直是当地政府部门头痛的问题。

  今年8月,慈利提出“文化强县”战略,由政府买单的“送戏下乡”有了保障。据县文广新局的负责人罗远志介绍,这次在甘堰乡组织活动经费,就是由县、乡财政各承担一部分,财政再穷,“送戏下乡”也不会叫百姓拿一分钱。

  10月份,围绕“庆国庆·喜迎十八大”主题,慈利县计划组织30余台精品剧(节)目,在全县各个乡镇巡回演出。

  “毕竟人力、财力有限,仅靠政府力量实现送戏‘村村通’,目前还不太现实。”罗远志进一步介绍,“我们计划在补贴县级剧团送戏下乡的同时,引导、鼓励一批乡(镇)、村级的文艺爱好者自办剧团,努力让广大农村农民都有戏看。”

  据了解,截至目前该县已登记的民间剧团有10多个,包括管乐队在内的表演团队估计达200余支。

  剧团:充当演艺惠民的主力军

  调查显示,该县的“送戏下乡”活动农村知晓度高,社会效益明显,很受农村欢迎,已成为文化惠民品牌。

  品牌源自专业剧团的节目质量。多年来,农民专业剧作家蔡上矢城里有家有室,但他却天天泡在农村找题材;慈利县剧团始终以质量建团,创作出一批又一批适合农民口味的节目。

  顺利推动“送戏下乡”,离不开演职人员的职业操守。29日早上5:30,天还未吐白,剧团的10多号演职人员就等候在剧团院子里,有些演员还在练习着台词。刚到甘堰乡,演员们马上围着桌子精心花起妆来,不肯吃饭,说是“为了保持身材”。演员钟辉告诉记者,像这样的日子太多了,起早贪黑饿肚子是常有的事。

  这些演员,平均年纪已到34岁了,月工资还不足1000元。“大部分演员都有第二职业,否则,就没法过日子,”小品演员刘双陆说。为了养家,他天天从单位下班后替别人开着“的士”到转钟1点,累得全身散架。

  “对艺术的热爱吧,干一行,爱一行,”团长王家龙乐观地告诉记者,“送戏下乡、演艺惠民,就是给农村送幸福、送快乐、送希望。但愿文化体制改革后,剧团的日子也越来越有希望。”

  据悉,作为“送戏下乡”的主力军,县剧团是该县唯一的国有专业剧团。目前,该团已完成改革,改名为慈利县瑞凝演艺传播公司,演职人员的身份,也全部由事业变为企业。

分享到: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