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本报记者 朱章安 通讯员 辛文 李英姿
8月16日上午,衡阳市雁峰区苏眼井社区挂在墙上的“社区服务110”铃声响了。电子信息显示栏里反映,21栋303户有紧急情况。3分钟后,在家摔倒的孤寡老人颜老被社区工作人员送往医院。
这套一头连着社区、一头连着居民家的“社区服务110”紧急呼叫系统运行半年来,成功帮助居民处理突发事件520多起,其中救死扶伤14起。
“要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服务群众。”衡阳市委书记童名谦在一次群众座谈会上的感言,正在变成广大干部的具体行动。
硬指标考核:“民生台账”
民生工作进决策、进部署、进预算、进考评。衡阳市委把“造福老百姓”这一目标要求以务实的姿态落实到了具体的项目、数据和群众的幸福感之中。
今年3月,刚上任衡阳市委书记的童名谦提出了“突出主旋律,争当排头兵,造福老百姓”的发展目标和总体要求。把发展的质量、效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民生作为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标提了出来。
短短几个月,市委、市政府先后7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民生事业,并提出了“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3%,加强市区片区整体改造,开展四城同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等细化的工作指标。
市委副书记、市长张自银主持今年第6次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研究参合农民医疗费用报销制度等事宜,系列政策措施自8月1日全面实施,全市村级卫生室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大病救治病种由14种扩大到30种,住院费用报销提高到80%以上……
数据显示,近年来衡阳财政用于民生支出近300亿元,占财政总支出60%以上。今年全市计划实施200个总投资1800亿元重点工程,其中民生工程的实施数量及投资金额均占据“半壁江山”。
在衡阳,民生工作不再是软指标,而是与主要经济指标一样有了硬考核。全市对民生工程层层建立了严格的责任体系、指标体系和考核体系。每个月末,进行一次考核、通报和调度,对未按要求落实到位的责任单位及时下达整改督办函;每半年召开一次讲评会和现场办公会;每年进行一次严格考核,奖优罚劣;并且把民生改善作为干部政绩考量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建立“民生台账”,党员干部撰写“民情日记”,并层层建立了督查考核机制。
考核时邀请群众评议,让群众当考官。 民生工作怎么样,不是党委政府“一言堂”,而要让群众“说了算”。在基层乡镇、社区,衡阳市正在大力推行“四会四议”工作法,即“议事会提议、代表大会决议、理事会践议、监事会督议”的管理模式,很好地将各项民生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示范片区提质改造是衡阳市今年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各个社区在清淤疏浚、路平灯亮、拆违拆网、见缝插绿、管线规整、环境整治、配套设施等方面遵循群众的意愿,改造方案经群众认可,改造施工有群众监督,资金结算有群众签字。
硬行动提升:“民生十策”
8月6日,曾一度造成船山西路拥堵的西湖货运站搬迁至松木工业园。这是衡阳市开展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和交通模范城市创建的一个案例。
开展“四城”同创,是衡阳市“民生十策”中的一策。
今年初,衡阳市委、市政府从“十万干部百乡千村万户大走访”活动中梳理了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紧迫的问题,陆续出台了惠及民生的决策,全面解决各项民生难题。这些决策,被市民和网友归纳为“民生十策”,涵盖了城建、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就业创业、老城区改造、群众文化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
“民生十策”被列入全市的头等大事,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每策都有具体目标、有责任人、有工作进度、有考核。
“民生十策”加速推进,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指数。城市建设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让市民强烈感受到宜居和自豪;全市社会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项保险参保人数达367万人次,实现基本全覆盖,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71.2%、93.5%,“新农合”参合率达99.2%;年内建设6万余套保障房全部达到进度要求;先后安排下岗工人再就业20万人,基本解决群众就业难问题,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今年提质改造老城区15.04平方公里,覆盖41个社区,受益人口达45万人;市民文化体育广场、石鼓文化创意园、衡阳大剧院、科技馆、群艺馆、图书馆、博物馆等群众文化体育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农村安全饮水、危房改造、公路通畅等工程加速推进……
硬要求落实:“最后一公里”
“民生问题不容许留尾巴”、“要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服务群众”。4月20日、8月9日,市委书记童名谦两次深入耒阳永济农村调研,总结提出了“五养”这一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工作模式,身体力行地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倡导民生工作“最后一公里”的理念。
市委领导作表率,全市各级各单位狠抓民生“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环节”等细胞工程,把民生工程做到老百姓的家门口,把温暖幸福送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石鼓区合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责任团队一行6人,成了辖区8个居委会近40个居民小区的健康守护神,不定期上门为老人们义务体检,送医送药。75岁的刘奶奶感觉头晕,一直以为是感冒,幸亏“上门医院”及时诊断是血压高,很快转入住院治疗,才避免了病情的恶化。现在刘奶奶被列入慢病管理对象,“上门医院”的队员们来她家比过去更勤快。
狠抓扫尾配套,确保民心工程“不烂尾”。今年以来,全市突出抓好一些民心工程的扫尾、配套,兴修断头路1352条,小水利4万多处,农网改造到组入户,改造背街小巷200多条,建设改造停车场11个、水果市场40个、菜市场9个、夜市7个、公厕239个、地下人行通道3处,基本解决了农村水利、城乡基础设施等“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饮水安全,农网改造,将清澈与光明送到边远乡村。今年,衡阳正在新建农村饮用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53处,逐步解决41.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乡镇所在地供水问题到明年有望全部解决;农网改造自2008年以来已投入约10亿元,今年将对169个未改村、271个急需完善村和地方电网已办理移交的23个村组进行改造,预计在明年3月前将全面完成2325个村网的改造升级,“三年清零”任务将圆满完成。
住房,让温暖家居的打造完善到“最后一公里”;信访,让干群交流的距离逼近到“最后一公里”;片区改造,让便民、利民、惠民落实到“最后一公里”;安全稳定,为群众安宁生活保驾护航到“最后一公里”;扶贫帮困,为广大群众尤其是边远地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实际困难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分享到:
2012中国湖南国际旅游节暨第二届中国郴州国际休闲旅游文化节[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