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虽然中央三令五申公务员不得经商、办企业,可湖南省道县某官员近7年来却一直过着“亦官亦商”的生活。在这个湘南小县,官员经商见怪不怪。
在很多人看来,道县政府办官员何尚黎算得上是一个成功人士,近7年来,他一直过着“亦官亦商”的生活。官场上,他是道县政府办公室监察室主任,副科级干部;商场上,他是当地大名鼎鼎的房产开发老板。
而法治周末记者调查发现,在湖南道县,官员经商早已不算新闻。
监察室主任热衷房产开发
“与其他公务员遮遮掩掩暗地经商不同,作为政府官员的何尚黎对自己公开经商毫不避讳,在道县官方和民间是公开的秘密。”
说起道县政府办监察室主任何尚黎的经商历程,道县许多官员和市民都称“很知情”。
一位知情人士对记者说,何尚黎曾经公开担任过道县通力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并以该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身份和其他单位签订过房产开发协议。
之后,何尚黎又以自己的名义公开入股当地某超市和房产开发公司,搞起了商业经营和开发。
那么,时至今日,何尚黎是否还在兼职经商?2012年7月18日,法治周末记者从北京赶到道县进行核实,采访工作从确认何尚黎的公职身份开始。
在道县县委组织部,工作人员为记者翻看了该县公务员花名册,记者看到何尚黎的职务确实是道县政府办监察室主任,级别是副科级。
而记者随后在道县政府办公室寻找何尚黎时,却听到了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说法。
“何尚黎在政府办没有办公室!”听说记者寻找何尚黎,道县政府办工作人员答复称,何尚黎很少来政府办上班,他们也不知道何尚黎的去向。这名工作人员建议记者去道县通力超市找他。
“何总今天没来超市,你去售楼部看看,看他是否在售楼部。”在道县通力超市一楼,一名自称为何昌龙的负责人对记者说。
当天下午,记者又以买房人的身份前往“奥苑新城”售楼处打探何尚黎的下落。
“何总来售楼处的时间不固定,你要找他的话,可以和他电话联系。”一名售楼小姐说。
在售楼处另外一间办公室墙上,记者发现了一张道县通力房产公司的营业执照,营业执照上法定代表人的名字为何昌龙。记者与办公室工作人员交谈得知,何昌龙是何尚黎的亲戚,去年才将法定代表人变更。
“主要是怕纪委找麻烦,所以去年才做了变更。但公司还是何尚黎说了算。”听说记者买房想打折,这位工作人员还是建议记者去找何尚黎。
7月18日下午4时左右,在多方寻找未果的情况下,记者拨通了何尚黎的电话。但他表示正在下乡。当记者追问他在哪个乡镇下乡时,他竟一时无语。
“没有文件、又没有资料证明我在经商!你可以找相关部门去核实。”对于市民举报其开发“奥苑新城”房地产项目一事,何尚黎一口否认,并拒绝与记者见面。
何尚黎所说是否属实呢?记者立即赶到道县工商局核实情况。
工商局出具的企业注册登记资料显示,道县通力房产开发公司成立于2005年4月6日,成立时的法定代表人正是何尚黎。2010年5月5日,法定代表人变更为何昌龙。公司注册资本为800万元,其中何尚黎入股320万元,另外两名股东分别入股240万元。作为法定代表人的何昌龙在公司里没有股份。
而道县通力购物广场(又称:通力超市)的登记资料显示,这家成立于2007年4月10日的购物广场,成立初期的经营者正是何尚黎,资金数额为20万元。之后,购物广场的经营者又发生了两次变更。
“红顶商人”低价拿地
“核心地段、坐享繁华”。
这是道县楼盘“奥苑新城”电梯房盛大开盘时打出的一条促销广告。记者在网络查询得知,这个房产项目位于道县胜利街核心地段,占地1.9万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是道县位于城市中央的一个高档纯住宅小区。
“这个楼盘的电梯房是去年5月28日开盘的,场面很热闹,请来了乐队助兴。一些领导模样的人还在开盘仪式上讲了话,这都是何老板的面子。”回忆起楼盘开盘当天的情景,道县市民张峰(化名)流露出羡慕的表情。
然而,这个房产项目从开发时就广受质疑,并不断被人实名举报。
据记者了解,“奥苑新城”楼盘用地原属于道县药材公司所在地。
2006年12月19日,道县药材公司与何尚黎签订了一份《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合同》,何尚黎以1220万元价格获取了药材公司的土地使用权等国有资产。
2007年6月12日,通力房地产开发公司又与药材公司签订《合作开发协议》,共同开发“奥苑新城”楼盘。
“药材公司总共有35亩地,县法院建房时划走了2亩地,剩下32亩,可当初药材公司领导把32亩地仅作23亩地卖给了何尚黎。直到我们不断举报,永州市有关部门查出问题后,何尚黎才又补交了7亩地的钱。”药材公司退休职工姜达宁对记者说。
姜达宁同时透露,药材公司土地使用权转让给通力房产公司开发,土地单价不足489.6元/平方米,而与药材公司一墙之隔的道县第一建筑公司大院土地转让单价却达到了832元/平方米。
“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开发商,国有资产流失超过了1100万元。”姜达宁估算。
道县药材公司一职工则向记者透露,药材公司的资产转让程序也存在问题,是先转让后评估,而且这种评估也是在走形式。
记者随后在2008年3月20日永州市国资委出具的一份信访答复函中看到,通力房产公司竞得药材公司转让的国有资产时间是2006年12月19日,而资产评估报告出具的时间是2006年12月30日。确实属于先转让后评估。
虽然资产处置程序明显违法,但永州市国资委认为此次资产转让不仅没亏,还赚了。
“通力房产公司的竞拍价为1220万元,比评估价格835万元超出了385万元。”永州市国资委在答复函件中说。
答复函同时对土地转让时少算了面积的事实进行了确认。“道县国土局对4宗土地重新进行了测量,资产受让方补交了超出面积的土地价款122万元。”
“如果职工们不举报,这超出面积的土地款不等于是白白进了开发商的腰包?”职工们不解:为什么这样大宗的国有资产转让却搞得如此草率?
多名市民举报五年无果
采访中,道县药材公司退休职工还向记者讲述了一件蹊跷的事情。
姜达宁向记者透露,职工们在一次上访过程中,无意中在药材公司办公室主任桌子上发现了另外一份开发协议。一方是县药材公司,另一方是香港某有限公司,签订时间是2006年9月27日。
“既然单位和香港公司已偷偷地签订了开发协议,后来为什么又不开发了,开发商又换成了本县的房产公司,这里面肯定有猫儿腻!”姜达宁猜测。
让职工们疑惑不解的还有何尚黎的身份问题。职工们透露,何尚黎以前是县政府的普通工作人员,2004年后开始担任县政府办监察室主任。
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何尚黎在做生意方面很有优势:一是何有一定的经营头脑,从开超市到搞房地产开发,哪行赚钱做哪行;二是因为他担任了政府公职,这为他经商提供了极大便利。
而记者在采访中获取的资料显示,最迟从2006年开始,何尚黎就已经公开以自己本人的名义在道县搞房产开发。
2006年12月19日,道县药材公司与何尚黎签订了一份《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合同》。何尚黎以1220万元价格,获取了道县药材公司的土地使用权等国有资产。
直至2010年8月9日,何尚黎还以道县通力房地产开发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身份和道县药材公司签订了一份《改制安置房建设补充协议》。而道县信访局作为鉴证机关也在这份协议上签字盖章。
道县药材公司退休职工介绍,正是因为何尚黎的官方背景,道县通力房产开发公司底气十足。
在房产项目动工时,因为怀疑国有资产被低价转让,药材公司职工们开始拒绝搬迁,通力房产开发公司立即采取了措施强制拆迁。
“因为我拒绝搬迁,30多名社会人员将我和我老公打伤了,直到警方介入后,开发商才赔了1.2万元。”李满玉认为,拆迁人员之所以这么嚣张,是因为开发商企业是一个有着政府官员作股东的“红顶公司”。
同时,当初开发商承诺的房产开发后,提供134套房屋安置原药材公司职工的协议至今也没有落实到位。
从2007年9月开始,道县药材公司50多名职工在举报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同时,还向道县和永州市相关部门举报何尚黎作为一名政府官员参与房产开发的违法行为,但毫无效果。
2011年9月,永州市民熊义宣也加入到了他们的行列,开始抱团举报。
“这些人贪得无厌,看到土地就想侵占,我实在是忍无可忍了!”熊义宣缘何要举报何尚黎,还得从他和道县政府的一起行政官司说起。
熊义宣介绍,他在与道县政府的一桩土地确权官司中,道县法院和永州市中级法院两级法院都判决他胜诉,责令道县政府在判决生效后60天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可道县政府在一年时间内拒不执行法院生效判决。
“我后来打听才知道何尚黎介入了这个案子,他看中了这块地。”熊义宣透露,案件材料中第三人张尚利的许多签字,都是何尚黎代签的。而张尚利在一份委托书中则明确表示:“全权委托我姐夫何尚黎以我的名字签字为准。”目前,永州中院应道县政府的申请,已对该案进行再审。
从今年7月开始,熊义宣开始在网络公开发帖,实名举报何尚黎。但时至今日,并没有一家单位找熊义宣核实举报内容。等来的是何尚黎的一个警告电话:“你还在网络胡说的话,我要向公安局报案告你诽谤!”
官员经商曾蔚然成风
“每次碰到他,都不知道该称呼他何主任还是何老板,我后来干脆称呼他为何总。”在市民张峰(化名)看来,官员何尚黎更有老板的派头。
熟知何尚黎的人向记者透露,何尚黎更愿意别人称他为“何老板”,因为在道县副科级干部有很多,而像他这样能开发大楼盘的开发商却是屈指可数。
道县公务员谭明(化名)坦言,虽然县政府大部分公务员都看不惯何尚黎“亦官亦商”的作派,但许多人还得奉承他,因为买房时可以找他打点折。
谭明向记者透露,何尚黎搞“奥苑新城”房产项目开发时,主政道县的正是后来因腐败而落马的原县委书记易光明。
2009年5月20日,道县因为许多官员入股当地一家水电站被媒体曝光而一夜成了各界关注的焦点。
当天,某媒体刊发了一篇题为《县官们的水电站 村民们的抛荒田》的报道。报道称,道县新向阳坝水电站当时正因为灌溉、征地等问题与当地村民冲突不断。而该文作者通过暗访的形式从水电站老板童某处获悉,涉及入股新向阳坝水电站的道县干部及干部亲属90余人。几乎囊括了道县县政府大部分部门,包括县委常委,水利、交通、文化部门干部以及妇联、税务、乡镇干部。其中,道县县委书记易光明以公司员工韩某的名义在电站中持有股份。
新闻一出,各界哗然。
处在风口浪尖的时任县委书记易光明对此发帖回应:“自己是清白的,欢迎组织调查!”
就在上级组织找其谈话时,易光明依旧拍着胸脯说:“我以自己的党性和人格担保,绝对没有腐败。”
2009年10月26日,湖南省纪委宣布,易光明被省纪委“双规”。
2011年易光明被衡阳中院判处有期徒刑17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80万元。
“无论什么工程项目,他大小通杀。”在道县做生意的一位商人曾对媒体抱怨说。据报道,道县多名官员和群众都称,易光明在道县的城市改造和开发中,协同其弟插手多个项目,与民争利,做背后的“老板”。
服刑期间,易光明反思认为,正是自己和亲友参与经商,最终把他送进了监狱。
“随着我职位的提升和权力的增大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我逐渐忘乎所以,私欲慢慢膨胀,收受别人送来的金钱,支持、默认自己或亲友入股,以合伙的形式搞工程,变相收受他人的财物,不知不觉走进了为亲友谋私利的陷阱不能自拔。”易光明在狱中忏悔。
“上梁不正下梁歪!”谭明坦言,易光明时代的道县,官员经商蔚然成风。
3年后,法治周末记者赶赴道县调查发现,在这个公务员经商曾经暗流涌动的湘南小县,官员经商现象依旧是余毒未清,见怪不怪。
记者在道县采访期间,又有市民向记者爆料,公务员唐某也公开介入过某房产公司的开发经营。但记者查询发现,近年来,道县并没有一个公务员因为参与经商而受处分。
“你以为相关部门不知道一些官员经商吗?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谁想去得罪这些‘红顶商人’呢。”谭明说。
法治周末记者 刘希平 发自湖南道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