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本报长沙讯 它是湖南唯一的全国性博物馆,也是全国唯一的书院专题博物馆。昨日上午,岳麓山脚的岳麓书院旁,中国书院博物馆正式开馆。在这里,游客可以看到各类古书籍、考卷、宗卷,还能看到北宋真宗亲笔题写的“岳麓书院”石碑,以及国内外著名书院的“复原版”,如明代最有代表性的东林书院丽泽堂等。岳麓书院教授李兵介绍,书院展示努力避免“曲高和寡”,高中生也能在其中找到感兴趣的展品。
李兵介绍, 中国书院博物馆包括两部分,即岳麓书院的原状陈列和新建的中国书院博物馆陈列馆,“二者互为支撑,岳麓书院是中国传统书院的典型个案,而中国书院博物馆则运用现代化陈列手段,将书院文化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出来。”
中国书院博物馆建筑总面积4768平方米,陈列总面积3180平方米,外部具有极强的现代建筑气息,内部陈列则与古代书院庭院幽深、曲径回环的风格契合。馆内由弦歌千年展厅、书院教育展厅、书院学术展厅、书院藏书展厅、书院刻书展厅、祭祀展厅等组成,展示书院千年发展历程。展厅内容丰富,游客不仅可以看到古书籍、考卷、宗卷,还能看到北宋真宗亲笔题写的“岳麓书院”石碑,以及国内外著名的书院的“复原版”。从明代开始,书院传到朝鲜、日本、越南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以古朝鲜的书院最为典型。在馆内有一个韩国陶山书院典教堂的复原场景,陶山书院位于韩国庆尚北道安东市。
李兵还介绍,科举与书院的关系非常密切:“书院的创立时间稍晚于科举,书院是培养人才,科举是选拔人才。”在馆内陈列了云南五华书院举人董汉章的模拟殿试试卷,馆内还有科举报考的相关材料,如清代科举照票、乡试卷票、科举浮票、科举准考证等。
记者胡力丰 实习生彭梅花桂
通讯员戚家坦
[看点]
千年书院那些事儿
昨日,李兵为前来参观中国书院博物馆的观众担当起了“特约讲解”,谈千年书院里那些有趣的故事。
书院,由“图书馆”到“学堂”
“书院”这个名词最早用于藏书机构,唐代国家级的图书馆就是用书院命名的,称为丽正、集贤书院。中国的古代书院见于资料记载的有7000余所。书院始于唐代,在两宋达到鼎盛状态,止于清末的学制改革。其后,书院或废除或改为学堂、学校,有的则发展成了今天的大学。今天的湖南大学就是由岳麓书院发展而来。
北宋初期,书院发展迅速,是中国古代书院发展的第一个高潮。 北宋出现了多所著名的书院,四大书院的说法流传至今。“北宋四大书院”有五种说法, 南宋、元代、清代学者心中的 四大书院都有不同。无论哪种说法,岳麓书院都名列其中,这足以说明岳麓书院在北宋初期的地位。
创建于公元976年的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也是现存书院中,规模较大、历史最悠久、保护最完整的一所,中国古代的文化哲学大师朱熹、张栻、王阳明都曾在此讲学。
每个有名的书院,都有一副名联
有名的书院,一般都有一副有名的对联,如岳麓书院的“惟楚有材,于斯为盛”。“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天下闻名的对联,则来自于东林书院。
东林书院的丽泽堂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是书院讲学的重要场所。“丽”是连接的意思;“泽”是水的意思。两条河流相连,可以让万物滋润。这里以丽泽命名,就是用来比喻朋友之间相互切磋讲学,可以让学术发扬光大。丽泽堂是东林书院讲学的重要场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东林领袖顾宪成所撰,这副对联是廖沫沙先生于1982年手书的。
科举考试也防舞弊
在陈列厅有五华书院董汉章的试卷,写得非常工整,董汉章是举人,他的试卷是模拟殿试的。可以发现,这份试卷的左上角有一个折角,这就是弥封试卷,董汉章的姓名写在上面,然后折起来,在上面盖上印章,到考试之后才准许拆开。
书院名人数不胜数
北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是睢阳书院的学生,“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是白鹭洲书院的学生,晚清的曾国藩是岳麓书院的学生,千年以来书院培养的人才数不胜数。
整理/实习生彭梅桂 记者胡力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