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新闻1+1》节目2011年12月5日播出《这天气:像雾?像雨?又像霾?》,以下为节目实录:
(节目导视)
片中主持人:
今天华北中南部、长江流域依旧被大雾所笼罩。
片中主持人:
今早首都机场部分进港的航班出现了延误或者取消。
解说:
北京、天津、新疆、山西、河北、辽宁,今天多地发布大雾预警。
多条高速封路,多地机场关闭。
同期:
呼吸都感觉跟往常不一样,有点不舒服。
解说:
交通备受困扰一样难受的还有每一个人的呼吸。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潘小川:
PM2.5颗粒比较细,更容易进入肺的深部。
解说:
《空气质量新标准》开启征集各界意见,PM2.5微小颗粒京津准备联手监测。我们需要搞清,这朦朦胧胧的天气到底是雾还是霾。《新闻1+1》今日关注――天气:像雾?像雨?又像霾?
评论员 白岩松: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这几天,整个华北以及华东、华南,还有西南的部分地区都处在大雾这样一种状态当中。在这样一个大雾的状态当中,有人就在网络上发表了自己的摄影作品。来,我们来看看新浪网友赵小鸥这张精彩的作品,对,好像什么都没有看见,不过作者是这么说的,“这是我在雾中拍摄的故宫的照片,请指教。”,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我当场就急了,因为这也太不尊重知识产权了,这明明是我拍的一张照片,我拍摄的是颐和园。我正在说的时候我的同事差点打我,他说,什么呀,这是他们拍的作品,拍的是北京的长安街。当然,这只是开玩笑了。因为在如此大雾的状况下,恐怕稍微距离远一点,拍哪儿效果都是这样。
那我们看一个真正真实的摄影作品。来吧,有的时候环境恶化到了一种重新产生诗意的地步。你看这张照片蛮有诗意的吧,这是网友王建国3号早晨到北京莲石路拍摄到汽车从大雾中穿出来的一个画面。怎么样,是不是看着有点后现代诗意的基础?但是如果环境真的恶化了的话,它一点都不诗意而是残酷,来,我们一起关注,这是雾啊?这是雨啊?还是霾啊?
解说:
进入12月,大雾似乎成了天气舞台的主角。昨天,我国部分地区又开始笼罩在迷雾之中。今天京津冀等9省市遭遇大雾,局部能见度甚至不足200米。
(播放小片)
片中主持人:
今天上午,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华南北部等地出现了轻雾,其中京津地区、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北部、安徽南部、浙江西部、福建西北部、江西、湖南西南部和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能见度不到1000米的雾,局部地区能见度不到200米。
片中主持人:
大雾已经笼罩了整个路面,使前方的路面、路牌及车辆行人朦胧不清,许多车辆还没有见到轮廓,就已经能提前听到鸣笛声。
今天早上7点40分,金丽温高速永康段入口处还没有开通,等待进入高速公路的大货车就排出有一到两公里的长队。
解说:
迷雾笼罩,交通首当其冲。今天,全国各地多条高速公路封闭,客运站临时停运,机场航班被迫取消或延误。
滞留旅客:
天气原因起飞不了,这是正常的。
解说:
在山东德州,持续了两天大雾导致高速公路收费站附近的车辆排起了足足有七八公里的长队。
记者:
师傅,您从哪儿来?
山东德州司机:
杭州。
记者:
准备去哪儿呢?
山东德州司机:
去北京的。
记者:
您在这路上堵了多长时间?
山东德州司机:
已经堵了40多个小时了。
片中主持人:
河北省气象台在今天上午也是发布了大雾黄色预警信号。那这儿也是自12月1日以来,河北省气象台连续发布第12个大雾预警信号了。
给说:
今天雾霾天气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除了在浓雾下令人窒息的感受外,大家疑问最深的就是这像雾像雨又像霾的天气到底是雾还是霾?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副主任 李健军:
比如像类似的都有一个指标,超过80%的时候或者超过90%的时候它经常把它说成是雾,或者低于80%的时候就叫它霾。
(声音来源:2011年12月5日央广新闻)
解说:
北京市气象台今天4点继续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信号,预计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我市仍将维持大雾天气,部分地区的能见度不足500米,请大家注意防范。
白岩松:
在昨天傍晚的时候,很多关心大雾状况的人们都看到北京环保监测部门来告诉大家,有可能空气的污染达到一个中度重污染的程度。这之后北京环保局的副局长也通过自己的微博提醒,说有可能达到中度的重污染,因此需要像一些有疾病的,比如说肺病等等要格外注意,甚至有些人还在提醒包括孩子们的体育课今天就不要在室外上了,应该在室内做一些保健等等知识的宣传就好了。
不过今天我们在看到有关报道的时候发现,又不出预料的变成轻度污染。其实针对这样一个变化,不管您信不信,我倒是愿意选择去信,因为今天我在外面走了将近一个小时,可能是由于下雪或者说是有点像雨这样一种概念,空气的湿度是明显增加了,而且空气当中刺鼻的味儿并不像以前类似这种天气的时候变得那么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