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焦点

长沙男将亲儿幽闭家中11年打造“天才”/
长沙男将亲儿幽闭家中11年打造“天才”

如何保住儿子在家上学,成了吴先勇生活的全部重心。
    吴先勇39岁,长沙市岳麓区润泽园社区的吴家大屋是他的祖业。11岁的儿子小波从未踏进校园一步,胎教时放音乐、襁褓中放动画片、1岁开始教认字……在他的“创新式教育”下,儿子7岁就学完了初中数学,9岁时,数学成绩已达到长沙市初一学生的水平。
    在吴先勇的眼里,儿子就是“天才”,只有他才能教好儿子。
    在他心中,父亲几乎是“神”,“只要父亲告诉我的,我都相信。”说起这些,11岁的小波非常坚定。[详细]

“狼式”教育

一人挨打全家围观

“狼爸”主张“科学地打孩子”,12岁之前要严加管教,但不能简单粗暴,不是胡乱打,想打就打,也不是想打哪就打哪。他打之前要先讲道理,为什么要打,要打多少下,一个孩子挨打,他要求其他孩子必须在一旁聆听教诲,看着兄妹挨打。[详细]

背完《三字经》再睡觉

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要求孩子学习《三字经》、《弟子规》等古籍,并且轮流背诵,谁背不下来就要挨打,直到背会了才能睡觉。萧百佑认为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是对传统儒家修齐治平的遵循,在他看来,家庭的亲情、夫妻的感情是培养孩子的良方。此外,对于孩子的日常生活,也有诸多不许。比如不许看电视、不许随便上网、不许吃零食、不许要零花钱、不许吹空调。[详细]

成绩要求进班级前三

萧百佑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求很简单,就是在所在班级的前3名,在所在学校一定要在年级前5名,并且必须考入一流大学。萧百佑的一子三女中,除了小女儿正在读高中外,其余全部进入北大。他曾对三女儿说:“你可以考不进北大,但你必须明年重考”。[详细]

大学之前不需要朋友

萧百佑认为,孩子在上大学之前不需要朋友,他也不希望孩子参加同学活动。萧百佑反复强调,学校中不该有朋友。“学校里只有同学,所谓同学,就是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与同一个老师学习”。他认为,同学不是朋友,“朋友有好有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参加不是学校、家长安排的活动,“一点用都没有”。[详细]

残酷现实

好成绩才能考上好大学

华裔“虎妈”对孩子的魔鬼训练曾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如今,萧百佑,被称为“中国狼爸”,他的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他的四个孩子中的三个被北京大学录取。

到现在,全国各地已有30多个孩子被父母送到萧百佑家中,利用寒暑假接受“狼爸式”教育。[详细]

教育缺失或致农村人更弱势

农村教育公共政策的改进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价值判断,二是具体方案。现在城市化是大势所趋,是社会发展的方向;但到2030年、2050年中国究竟还有没有农村、农业、农民?现在在“三农”之外,还要加上一个“农村教育”。

中国是从传统的农业大国发展起来的,国家现代化的关键是农村的现代化,正如新农村建设不是要消灭农村,而是要让农村分享社会现代化的成果,使它成为有活力、有尊严、有生活质量的地方。当然,农村教育质量需要提高。农村有它独立的文化价值,很多发达国家都有优美的农村。要想要有好的农村社区,就必须有好的农村教育。[详细]

观点碰撞

“狼爸”另类教育更像“民间偏方”

 国人从来重视家庭教育,所谓“养不教,父之过。”至于如何教,则似乎少有通行标准。但“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中国的传统教育,大致还是比较严厉的。严厉的教育之下,我们既出产了孟子这样的思想家,也出产了孔乙己这样等而下之的庸众。

孔子曾经强调过“因材施教”,意思是教无定法。教育方式之难,其实难在“考评”。教育方式无法复制,正如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但是,一些基本的元素,比如对孩子的尊重和欣赏,良好的习惯、幸福感、独立人格的形成等,则是家庭教育的通行良方。与之相比,虎妈狼爸式的另类教育,更像是民间偏方。[详细]

功利化教育之路只会越走越窄

由专业学业教育上“专而精”,而将孩子与火热的生活隔离,甚至与孩子灵动的性情、活泼的思想产生隔膜,这是中国教育常见的现象。

教育是为什么?教育是“超越知识的教养”,是立足对人的终身发展。功利性教育恰恰忽视了对人的关注,它从教育者需求的角度,而不是孩子们需要的角度出发,自然无法激发孩子们内在的学习兴趣与激情,也因此无法得到培养持久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结果。[详细]

     适当尝试个性化教育固然是需要的,但是,一是需要认识其成功的偶然性和风险;二是需要检讨我们的动机——如果想走“终南捷径”而拿孩子做实验品,那么,另类教育其实反映了父母的自私。米兰·昆德拉曾把生命比喻为一幅注定无法修改的草图,当我们在这张白纸上落笔时,我们其实无权率意泼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