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焦点

央视采访老人最在乎什么 答称年龄大不希望活着
央视采访老人最在乎什么 答称年龄大不希望活着

央视记者采访一位80岁老奶奶时,问现在最在乎什么?老奶奶称,年龄大了,不希望活着。
    记者沉默了一阵,问原因,这位老奶奶说现在的孩子不像从前的孩子,从他们身上感觉不到温暖。老奶奶停顿了一会儿,对记者说,你们也是年轻人,所以希望你们多回家看看。记者说,我们也不常回家。老奶奶长叹一口气,说:“恨不得快死!死倒不怕。”[详细]

空巢之痛

双峰空巢老人去世 1岁多女童与尸体共度7日

2011年9月27日,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1岁8个月大的女童小梦茹一动不动仰天躺在奶奶的臂弯里,身上爬满了蛆虫,猝死多日的奶奶趴在卫生间门口,身上湿漉漉的,尸体已开始腐烂。

2012年,湖南省城乡空巢家庭已超55%。到2020年,我省老人或超1500万。这意味着,每6个湖南人中,1个是老年人。[详细]

长沙空巢老人近50万 翻照片养宠物群生活

长沙南门口附近的一处老旧宿舍楼,老伴去世后,空巢老人弓惟意就独居在这里。儿女们远在福州和深圳,如今除了吃饭睡觉和散步,弓惟意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翻阅,只是看着看着,禁不住就红了眼眶。

长沙市老龄委去年提供的数据显示,长沙60岁以上老年人近104万人,其中47万为空巢老人。没有儿女陪伴的日子里,缺少亲情呵护的岁月里,他们怎样安度晚年?[详细]

常“不”回家,是一个普遍现象

八成打工者超半年见父母一次 34%不知重阳节时间

见面难成为困扰基层打工群体的一大问题。在外出打工的受访者中,23%半年和父母见一次面,31%一年才和父母见一次,18%表示一年到头也很难见到父母;只有1%的受访者表示每天可以和父母见面。

和城市白领相比,基层打工群体收入较低、工作更换频率较高,他们来到城市虽然获得了比老家更高的收入,但同时也面临着城市的高物价的压力。如把父母接到城市来居住,高房价、高物价都让他们无法承担。39%的受访者表示,至少需要8000元,才愿意把父母接到工作所在城市。[详细]

“常回家看看”将写入法律

今年8月,由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新版 “24孝”行动标准,除了上述几条,还有比如说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教父母学会上网,定期带父母做体检,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等等一共24条。

而正在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子女“常回家看看”已写入修正草案,修正草案还增加了“精神慰藉”等内容。[详细]

比物质赡养更重要的是精神赡养

八旬老人不想活,能否唤醒亲情伦理?

央视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状况,短短不到3分钟,很显然,从这段视频可以看出,姐姐并不缺钱,只是她感受不到3个女儿的关爱,老了没地儿说话去,才会恨不得快死。更令人悲哀的是,同样作为老人的弟弟认为这是当今社会很普遍的现象。

之所以出现类似天津“姐姐”的境遇,无外乎这样两个原因,一是现代人对“孝敬”的理解发生了变化,二是现实语境下,传统意义的“尽孝”实在太难。[详细]

老人做裸模解闷是一堂精神赡养课

84岁的李老汉或许不缺吃穿,不差那份裸模报酬,但是听着老人当裸模排遣寂寞的悲情故事,让人心酸。空巢老人养老特别是精神赡养问题值得反思,陌生的学生能帮老人解闷,子女为何不能给老人带来快乐呢?

假如子女经常关心老人,或者为老人找个伴侣,老人或许不会做裸模寻找精神寄托。老人做裸模解闷实际上给子女与社会上了一堂精神赡养课。[详细]

新闻背后 何日重阳不沉重?

在一次家庭聚餐中,青岛市的张老爷子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话,但孩子们不是拿手机玩游戏就是刷微博。老人受冷落,说了一句“你们就和手机过吧”,一怒之下摔盘子离席。

老人之所以成为新闻人物,在于其行为有些“出位”,但正是他们的“出位”替众多老人打破了沉默:其实老人更需要关心和理解,需要与后辈心意相通,平等交流。遗憾的是儿女们整日忙于事业和工作,忽略了这样的诉求,而老人一旦作出另类的选择,他们却又不能理解和支持。[详细]

    都说赡养老人是应经的义务,笔者更愿意希望它是一种常态,只有细水长流的爱才能使温情永恒,尽孝不是昙花一现,不要等到想到要尽孝的时候,才发现子欲养而亲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