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故居:读一封人生家书
第二站:双峰县荷叶镇
半月形鳌鱼山环抱东南西三面,占地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院后古树参天,院前一弯半月塘荷香满溢、田野广阔,院内有富厚堂(原八本堂)、求厥斋、旧朴斋、艺芳馆、思云馆等建筑群,八宝台、辑园、凫藻轩、棋亭、藏书楼等建筑,这样好的乡间侯府,曾国藩却不愿意住。
同治四年(1865年)秋,无终身为官打算的曾国藩准备让家眷先回籍“立家作业”,自己再引退。因为夫人对旧居黄金堂门前的池塘中曾有人溺亡心有余悸,曾于是令子曾纪泽“回湘禀商两叔”,在富坨建造新屋。同治六年五月初五这一天,曾国藩写了一封家书给四弟曾国潢,他在末尾强调:“内人卒儿妇辈久居乡间,将一切规模立定,以讲读二字为本,乃是长久之计。”
远远地就看见巨大的帅旗迎风招展,在布满当地村民的土特产摊点的小道上,专售《曾国藩家书》的书摊格外显眼。“清代士兵”检票,指引你进入。
曾国潢、曾国荃、曾纪泽依照候府规模,花十年功夫营造的“毅勇侯第”——富厚堂却让曾国藩很不高兴。“屋宇不肖华美,却须多种竹柏,多留菜园,即占去四亩,亦自无妨”,当不喜奢华的曾国藩从家信中得知修屋耗费七千串钱之多,在日记中骇叹:“不知何以浩费如此……何颜见人!”
虽然耗费重金,但这座灰墙黛瓦的宅院却未流于俗气,模样大气古朴,屋内更多是精神的富足。“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富厚堂的客厅无慢室与曾国藩京中的书斋同名,墙上悬挂曾国藩手书的八本堂匾额,匾额下是曾纪泽书写的父亲“八本”家训。南北两端的藏书楼曾有各类藏书约30万卷,是中国近代最大的私家藏书楼。其幼女曾纪芬回忆,曾家的女孩子也和男孩子一样读书,她在十一岁的时候就读过《幼学》、《论语》。除这种智育外,曾氏似乎更注重德育。他在家书中要求子女,守先人耕读家风,不要有半点官气,不许坐轿,不许唤人添茶,要拾柴收粪,学习插田莳禾等等,都属于德育的范围。
对于“守耕读之家本色”的曾国藩,著名作家唐浩明这样评价:“历史是最无情的阅卷官,这个阅卷官给曾氏的家教打了高分。”徜徉曾国藩故居,细品曾国藩家书,或许你能读懂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