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风靡一时的电视剧《走西口》讲述的就是这样一群山西男人,为了生计,为了梦想,远离家乡的故事。每次看到《走西口》这三个字,我总会条件反射般地哼几句:
哥哥你要走西口,妹妹我实在难留,
有两句知心的话,哥哥你要记心头。
走路你要走大路,不要走小路,
大路上人儿多,拉话儿解忧愁。
坐船你要坐船后,不要坐船头,
船头上风浪大,怕你掉到河里头。
……
因为这首古老的歌,我一直认为山西是个穷困潦倒的地方,要不,为什么男人要背井离乡走到“口外”去谋生,弄得女人泪水涟涟?
曾经看过一本关于晋商的书,书里说上个世纪山西是中国富得流油的地方。最鼎盛的时候,据说连北京、上海、广州这类大城市里有规模的金融机构,最高的总部大多是散落在山西平遥、太谷的寻常巷陌里。这么一说,仿佛那些大城市不过是晋商们茶余饭后的热闹,更多的时候,他们是运筹帷幄地躲在深门大院里。
这么多年过去,这样的认知困惑始终在我的心里萦绕。但是,去了山西之后,我心中豁然开朗,原来那些柔肠寸断的《走西口》与一度“海内最富”的称誉并不矛盾。恰恰是这片贫瘠的土地成就了名扬天下的晋商。
只有每一个到过山西的人,不需要翻阅史书马上才会明白,为什么那里的男人要“走西口”——因为穷,穷则思变!只是,聪明的山西人为什么会选择做生意,而不是干点别的?比如寒窗苦读从而谋求仕途,这也许可以归结为没钱的原因。但为什么不搞点手工作坊之类呢,再不济还可以揭竿而起、劫富济贫啊?要知道,在中国古代,“仕、农、工、商”的阶级社会,已根深蒂固地把商人的卑贱地位种植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可让人费解的是,山西人从不避讳自己的身份,商人就商人,他们决不像其他地方的生意人,极力扮成“儒商”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