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旅游>旅游资讯>正文

湖南国货陈列馆将恢复16根罗马立柱原貌(图)

来源:星辰在线-长沙晚报2012年8月6日【评论0条】字号:T|T

83岁的老报人何绪先生83岁的老报人何绪先生
长沙国货陈列馆资料图片长沙国货陈列馆资料图片
长沙国货陈列馆资料图片长沙国货陈列馆资料图片

  文/任大猛  实习生  江素素  图/徐晖铭

  听闻中山路百货大楼原址,将恢复原湖南省国货陈列馆的面貌,83岁的老报人何绪先生心情很激动。

  何绪是长沙日报(即今天的本报)1956年创刊时的第一批记者,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任长沙日报农业财贸组组长,对长沙财贸行业十分熟悉。1985年何绪调任长沙市志办负责人。

  1947年的国货陈列馆有点“土里土气”

  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一年后,17岁的何绪从重庆来到长沙。

  “当时的长沙破破烂烂,城市规模不大,但弯来拐去的老街巷让人很容易迷路。迷路的时候,我只要搭上长沙的公交车,在中山路湖南省国货陈列馆下车。马上就能找到方向,那时,国货陈列馆就是长沙最重要的标志。”何绪说。

  何绪自称对于湖南省国货城列馆在抗战前繁华,一无所知。但他了解抗战后的国货陈列馆:外表看起来,湖南省国货陈列馆外立面十六根罗马水泥柱十分雄伟,但走进国货陈列馆内,却发现里面那破旧的情形就像一些摊贩组成的百货市场。1947年何绪在国货陈列馆买了第一样东西,就是向私人承租的店主定做了一个铜墨盒。当时国货陈列馆里销售多是自产自销的产品,像铜墨盒、梳子等,并且仅有一楼在营业,卖的当然是国货,但档次不高,土里土气,让人失望。

  1947年,长沙追赶摩登的人流行系“玻璃皮带”(今天看到不过是透明塑料皮带),在国货陈列馆就买不到,非得要去黄兴路上的太平洋商场才能买得到。

  中山路百货商店百货零售额占到长沙市总零售额的一半

  1949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后,国货陈列馆房产被湖南省百货公司接管,曾经短暂停业。1951年6月1日,国货陈列馆改为长沙市百货公司中心门市部,1953年划归长沙市百货公司管理,1957年中心门市部改名为中山路百货商店。

  此时的中山路百货商店,吃穿用物品一应俱全,在老百姓的日常经济生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尤其公私合营后,长沙的小百货店倒闭,长沙商业店面相对集中,中山路百货商店成为长沙最大最繁华的百货商店,这种一枝独秀的局面一直保持到上世纪90年代初,红火了40年之久。

  在当时长沙市民的眼中,中山路百货商店各类商品应有尽有,不但不再土气,而且繁华时尚,独领风骚。中山路百货商店的零售商业份额,已占到长沙市总额的一半以上。

  何绪说,那时新闻报道的方式与今天不同,报道中山路百货商店,记者们更集中着墨于中山路百货商店优秀服务员和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的报道和宣传,这种报道方式一直延续到上世纪80年代,柳同仁、关岫峡、王红、吴冬林等都因中山路百货商店而出名。

  当年何绪曾想写一篇1947年旧中国国货陈列馆的衰败和新中国中山路百货商店繁华的文章,但最终并没有写。

  接市委333办公室指示,长沙日报报道国货陈列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段时间,大陆与台湾关系十分紧张。当年长沙市委有一个神秘的333办公室,在对台关系上可能有一些特殊管道的联系,对台湾形势也有一定了解。时任农村财贸组长的何绪,经常会接到这个办公室的要求,报道长沙的一些情况。

  比如台湾军界大佬陈诚的姨太太爱吃湖南腊肉,长沙市当时流行广式腊肉,接到333办公室指示后,何绪就组织记者到农村调查采访湖南腊肉制作情况,并予以报道。

  让何绪印象深刻的是,333办公室曾指示对长沙“传统老字号”进行一个报道,主要报道两家商店,一是九如斋,更重要的是报道国货陈列馆。

  何绪记得当时对国货陈列馆报道的写法是抓住了长江大桥建设是五年,而长沙的国货陈列馆的建设也用了五年这个关联点。同时就国货陈列馆现状和良好的经营情况进行了报道。这篇经333办公室指示写作的稿件,后压缩了发表在长沙日报,何绪记得当年写稿记者为陶碧梧。

  国货陈列馆在相当长的时间,是长沙惟一重要的现代标志性建筑,当年一些人绘长沙城市风貌,往往就画一幅国货陈列馆的图画,从侧面绘出国货陈列馆十六根罗马立柱的轮廓,十分雄伟壮观。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更多>>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