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常德武陵区部分学生家长的朋友圈、微信群被一条 “ 某私立学校某学生买早餐被拐 ” 的信息刷屏。同时,一则题为 “ 咨询求助关于武陵区某私立学校 11 岁男生买早餐被拐的事情 ” 帖子在常德本地论坛发表。由于市民不清楚事实真相,多是出于 “ 好意提醒 ” 或 “ 担心 ” 而转发,舆情很快发酵,给社会造成一定的恐慌。

  而警方调查后的事实却让人大跌眼镜,所谓的 11 岁男生被拐完全是谣言,谣言的编造者正是这名 “ 被拐 ” 的 11 岁男生,而他编造谣言的动机仅仅是因为不想上学。

传言,一小孩被迷晕 “ 拐走 ”?传言,一小孩被迷晕 “ 拐走 ”?

  5 月 27 日,家住武陵区的市民王女士在微信群中看到,很多朋友在转发一条 “ 某学校一学生买早餐被拐 ” 的消息,“ 上面写着那个孩子被迷药迷晕,醒来后就到了桥南地下商场,是自己把犯罪分子咬伤后逃跑的。我自己也有孩子,看到内容越看越紧张。”

  王女士说,她的女儿今年读五年级,平时乖巧懂事,联想到微信群中这个年龄相仿的孩子,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要是这种事发生在我家孩子身上,要怎么办?” 她不敢再往下想。不一会儿,班级微信群里有老师发来的信息提示,“ 平时我们这个群都是发布学校的事,一般重要的才发上来。” 王女士一看愣住了,班主任发来两张朋友圈截图,正是她刚刚看到的小孩 “ 被拐走 ” 信息。

  这下,家长微信群骚动起来,“ 真的吗?在哪里?”“ 以后咱们可要盯紧孩子了。”“ 这种人要抓起来枪毙 ”…… 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班主任并未对此进行评论,但班级群出现前所未有的 “ 热闹 ” 气氛,家长们都忧心忡忡。

  质疑,不少人感觉不靠谱

  “ 拐孩子 ” 的信息,引发老师和家长的关注和转发。然而,还是有很多 “ 明眼人 ”,在这一信息传播的一开始就提出了质疑。

  “ 现在小孩多精明,不像 80 年代的 90 年代那个时候‘傻傻的’,现在安全教育 4 岁小孩都能背父母名字手机,家庭地址。” 网友 “ 忧虑的法师 ” 说。同样,在武陵区一所小学任教的李老师也提出质疑,“ 这种信息现在时不时就有,要懂得验证真伪 ”。她说,对于 “ 拐孩子 ” 这样的传言,要找警方核实,由警方权威发布。

  辟谣,因为厌学小孩撒谎

  5 月 27 日上午 9 时许,常德市公安局 110 指挥中心接到一儿童走失报警。接到警情后,警方立即展开调查。通过询问当事学生,并调取该学校周围和该学生当天活动轨迹的监控视频,证实该学生未被陌生人控制和拐骗。

  其真实情况是,该学生有厌学情绪,当天搭乘 47 路公交车来到鼎城区,在某商场闲逛 2 小时后,向一位营业员借了手机联系母亲,并告知其具体位置。因为担心母亲责怪他,所以便编造谎言称自己被陌生人绑架带到桥南。

  为遏制谣言传播,5 月 28 日,公安机关已及时在本地论坛对该帖做出了回复,但目前在部分市民微信群中仍在传播 “ 小孩被拐 ” 的不实信息。公安机关希望广大市民不信谣、不传谣,不要妄加猜测。同时,建议学校、家长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注重培养学生诚实的品格。

  如何甄别 “ 拐孩子 ” 谣言?

  对此类谣言,家长和学校如何应对?警方支招:

  1。 看信息来源。看出处是否是来自于官方媒体,如果信息来源于某个人公众号、朋友圈复制粘贴或自拍视频等,那么其真实性是值得怀疑的。

  2。 看是否老帖。这类谣言具有重复性传播的特点,一些陈年旧帖隔一段时间就会被不同的人稍加修改后再次传播。

  3。 关注主流媒体动向。在看到还未证实的消息时,可以观察主流媒体动向,如果主流媒体并未提及,说明此事件的真实性有待考证,切勿以讹传讹,道听途说。

  4。 无论家长或学校,都应及时向警方求证。

  潇湘晨报记者 宋凯欣 通讯员 吴林芳 常德报道

  (来源:潇湘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