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越来越大的城市:全国147城辖区人口超百万未来特大城市更多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中城市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147城辖区人口过百万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文章称,十八大以来,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数据显示,2016年末,我国城市数量达到657个。其中,直辖市4个,副省级城市15个,地级市278个,县级市360个。

  在地级以上城市中,按2015年末市辖区户籍人口划分,100-3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数量增长迅速,达到121个,比2012年增加15个;300-5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13个,增加4个;5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达13个,增加1个。

  也就是说,我国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已经到了147个。

  不过,衡量一个城市人口规模的大小,并不能简单的以市辖区人口作为标准,这是由于市辖区尤其是一些偏远城区,往往还有大片农村地带,拥有大量农业人口。

  以武汉为例,武汉的郊县早已全部改成区,2016年,武汉辖区年末常住人口1076.62万人。不过由于武汉有13个区,不少偏远城区包含大片农村,在剔除农村人口数量后,武汉的城区人口离千万大关还有不小的距离。

  此外,近几年来,一些地级以上城市将周边的县(县级市)纷纷改成区,这也带来了市辖区人口的快速增加。而真实的城区人口数据大多数要小于市辖区人口数。

  因此衡量一个城市人口规模的大小,还是要看城区人口规模和建成区面积。国务院于2014年11月发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下称《通知》)提出,城区是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和其他区域。”而市辖区内的农村地带,并不计入城区范畴。

  目前住建部每年出版的《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是对各大城市城区人口的最为详细的统计。第一财经记者根据住建部公布的《2015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结合公开资料,统计梳理发现,至2015年,已有36个城市的中心城区人口超过了200万大关,有85个城市超过了100万大关。

  在建成区面积方面,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末,地级以上城市行政区域土地面积73.3万平方公里,比2012年增长11.6%。其中,建成区面积40941平方公里,增长13.3%。也就说,建成区面积仅相当于市辖区面积的5.5%,市辖区内94.5%的面积都不是城区。

  特大城市引领未来发展

  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

  国家统计局的分析文章指出,目前传统的省域经济和行政区经济逐步向城市群经济过渡,城市的集聚效应日益凸显。2015年,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以5.2%的国土面积集聚了23.0%的人口,创造了39.4%的国内生产总值,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主要平台。

  同时,东部地区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中部地区的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西部地区的成渝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东北地区的哈长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等都保持较快发展,对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人口大都市圈化态势不可阻挡。在这些城市群中,中心城市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日益突出,大都市圈汇聚的人口越来越多。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城市发展的本质是人口的集聚,集聚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会产生外溢。人口集聚的规模大小,往往决定了城市的对外辐射能力,以及基于人口规模基础上的其他产业的发展。

  尤其人口超过500万的特大城市,对城市群的发展作用巨大。以城区常住人口计算,根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到2015年,共有12个城市的中心城区人口超过500万大关。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重庆、武汉、南京、成都、杭州、郑州、沈阳。其中,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城区人口超千万,属于超大城市行列。另外8个城市城区人口介于500到1000万之间,处于特大城市行列。

  而在未来,将有更多城市进入到特大城市行列。比如安徽提出,合肥瞄准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和“一带一路”节点城市,高标准规划建设合肥国家级滨湖新区,加快建设“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成为长江经济带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到2020年,把合肥率先培育成市区常住人口超过500万的特大城市。

  根据《山东省人口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济南、青岛两市城区常住人口规模均达到500万人以上,迈入特大城市行列。

  按照《黔中城市群发展规划》,将推动贵阳市所辖部分县(市)撤县设区,到2020年,贵阳中心城市(含贵阳中心城区、贵安新区、清镇市、修文县和龙里县城)力争建设成为5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未来将以加快建设南宁特大城市和区域性国际城市为目标,推进要素集聚。

  此外,包括西安、长沙、苏州、哈尔滨、厦门等城市,未来也将可能进入到特大城市的行列。

  (来源:第一财经  记者:林小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