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14日讯(记者 李方) 赛迪顾问昨日在京发布《2017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白皮书》及“赛迪百强榜-县域经济100强(2017)”,从经济实力、增长潜力、富裕程度、绿色发展等4个方面筛选了12项指标,对2016年县域经济体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估。
《白皮书》指出,我国各区域县域经济的发展极不平衡,总体呈“东多西少、强省强县”的分布格局。百强县中,东部地区占76席,中部地区15席、西部地区8席,东北地区仅占1席。其中,浙江、江苏、山东三省表现最为抢眼,分别占23席、22席和21席,占据了百强县的六成以上。排在前十位的依次是:昆山市、江阴市、张家港市、常熟市、晋江市、义乌市、长沙县、龙口市、即墨市、慈溪市。
2016年,百强县的土地总面积、总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20.5万平方公里、9050万人、8.2万亿元,以占全国2%的土地面积、6%的人口创造了超过全国11%的GDP。其中,21县(市、旗)的GDP进入了“千亿俱乐部”,“苏南四小龙”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全部突破2000亿元,包揽百强县前四,成为我国县域经济的标杆。
百强县人均GDP高达9.7万元,进入到工业化后期。百强县富裕程度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165元,比全国平均水平(33616元)高出16.5%;消费能力也强,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1万元,比全国平均水平(2.4万元)高出29%。
根据《白皮书》,2016年百强县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5.4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5.4%,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1.5%),表明百强县正逐步摆脱投资依赖,向消费、服务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变。
《白皮书》预测,伴随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中心城市制造业向周边转移,百强县发展正从以乡镇工业为主要内容的点状经济、以园区工业为主的块状经济向融入都市圈或城市群的网状经济跃迁,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四新经济”正成为百强县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
基于此,《白皮书》对未来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了五点建议:一是加快创新驱动,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二是优化产业体系,提升县域竞争优势;三是践行绿色理念,推动生态经济发展;四是鼓励公私合作,创新PPP应用模式;五是融入城市群,促进跨区域协同协作。
附:赛迪百强榜—县域经济100强(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