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女报/凤网见习记者 李立

  (文章来源:凤网

  如今,在乡村,出门打工是常态,没有几个人愿意种田,因为种田赚不了几个钱。但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曾在县卷烟厂上班的36岁女子蒋珍凤,在“跳出农门”后却选择回到山村,建立起了万亩优质稻谷生产基地,年销售额上亿元。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下岗创业,没有鞭炮没有贺礼

  11月5日的上午10时,田野里的露水,已经被暖暖的太阳晒干。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码市镇一片片金灿灿的稻田里,一台台收割机不停来回穿梭于 田间,留下整齐的秸秆、丰盈的谷粒和扑鼻的稻香。这里是江华同丰粮油食品有限公司位于码市镇的千亩有机水稻生产基地,基地的晚稻收割正热火朝天。

  36岁的瑶家女子蒋珍凤穿着运动鞋和牛仔裤站在田埂上,热情爽朗地和熟识的农户拉过家常之后,手上熟稔地把刚收割下来谷粒抓了一捧,高兴地对记 者说,“今年气温偏高,晚稻灌浆结实好,看样子,亩产比去年要高。”作为同丰公司的董事长,蒋珍凤不是第一次到基地来,因为这里出产的稻谷,将会加工成为 公司最好的产品——有机米。田边的村道上,公司的工人正将刚收割完的稻谷装好袋抬上车,准备运往县城的工厂烘干。

  目前,蒋珍凤的公司已实现年销售额过亿元。

  不过,作为“跳出农门”的蒋珍凤,当初只是想安安静静地做一个卷烟厂的女职工。出身农村的她在家中排行老二,父亲是粮站职工,母亲在家务农,因 为家中劳力少,当时还在读书的蒋珍凤和哥哥就经常帮家里干农活。1997年,从永州工业学校毕业的蒋珍凤被分配到江华瑶族自治县民族卷烟厂工作。

  到了2003年,县烟厂政策性关闭,蒋珍凤成了下岗工人,但不甘心和下岗姐妹们南下打工的她决心创业。

  蒋珍凤发现,江华县水稻种植面积大,但粮食加工行业竞争少,便准备办一个粮食加工厂。她把下岗安置费拿了出来,找亲戚朋友东拼西借,凑齐了10万元创业资金。

  “当时租的是一家街道企业的仓库当厂房,把定金、租金付了,把辗米机等一些必须的设备买了之后,我突然发现,剩下的钱,连一张办公桌都买不起了。”谈起当时刚起步时的窘迫,蒋珍凤记忆犹新。

  好在蒋珍凤动手能力强,便自己用三夹板做了一张桌子,上面放了一部电话、一台二手电脑。这就成了她在办公室接洽业务的重要工具。

  没有一个花篮,没有一份贺礼,没有请一个朋友,甚至连一挂鞭炮也没有放,蒋珍凤的“同丰粮食加工厂”就这样悄然开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