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新闻>民生社会>正文

株洲村民建房挖出汉墓 墓主或为东汉较富裕平民

A-A+2014年6月16日21:20株洲网评论

 
  • http://hunan.sinaimg.cn/2014/0616/U8043P1192DT20140616211938.jpg1
  • http://hunan.sinaimg.cn/2014/0616/U8043P1192DT20140616211939.jpg2
  • http://hunan.sinaimg.cn/2014/0616/U8043P1192DT20140616211940.jpg3
  • http://hunan.sinaimg.cn/2014/0616/U8043P1192DT20140616211940_1.jpg4
 

  攸县网岭发掘一座汉墓,出土陶瓮、铁刀、纪年砖等12件文物

  该墓建于公元85年,专家推测墓主为东汉时期较富裕的平民

  6月3日,攸县网岭镇北坪村,网株公路旁的一处黄土丘上,村民李仔乃雇请了一台挖掘机施工,他准备在此建一座3层高的楼房。

  突然间,黄土丘的一侧坍塌,伴随着泥土中出现的青砖,一座古墓出现在人们面前。攸县文物局通过抢救性挖掘,发现了陶瓮、铜指环、铁刀、五铢钱、纪年砖等12件文物,这对研究湘东历史文化及考古具有重要价值。

  这座古墓建于何时?它的墓主是谁?在当时做什么?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古墓建于何时?

  公元85年,正值东汉

  这座古墓建于什么时代?记者了解到,挖掘现场发现了10余块纪年砖,砖上有“元和二年一月”的纪年字样,为隶书字体。

  世界历史上,以“元和”为年号的皇帝共有4位,分别是中国的两位“中兴之主”——汉章帝刘炟和唐宪宗李纯,以及日本后水尾天皇,和越南后黎朝第十三任皇帝黎维宁。

  市文物局副局长陈晓华分析,此墓为汉墓,建自公元85年,距今1929年,为东汉汉章帝刘炟时期的墓。得出这个结论有两个理由:一是古墓周围有大量汉墓,该古墓样式与周围汉墓并无不同;二是古墓中的文物,如五铢钱,是汉代人的生活用品。

  墓主是谁?

  来自四口之家的平民

  在当地较富裕

  这座古墓墓室长2.5米,宽1.8米,高2.01米。墓墙用青砖叠砌而成,青砖厚度约6厘米,整个墓室呈拱门形状,用楔形砖砌成,墓门两侧设有砖柱,还有排水设施。陈晓华介绍,这是典型的砖室墓,始于西汉,盛行于东汉及以后各代。

  由于年代久远,该墓的墓主遗体及棺木全部腐朽,很难直接确定墓主人的身份。这是因为株洲地区的土壤多为红壤,带有较重的酸性,把尸骨与葬具都腐蚀掉了。由于当时的墓葬很少使用墓志铭,这次除纪年砖外,并未发现其他带文字的器物,只能从墓葬规格与出土器物粗略推断墓主的身份地位。陈晓华根据墓内的墙砖装饰及墓中的铜指环,推断该墓为当地较富裕的平民之墓。而根据出土的陶瓮(相当于现代人使用的锅)大小判断,死者可能来自一个四口之家,“这个陶瓮也可能是专门为墓葬准备的”。

  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背景?

  平民生活得到改善

  铁器得到广泛运用

  虽说是平民之墓,但在东汉时期,修一座面积为4.5平方米的砖室墓,还是非常耗费人力物力的。陈晓华解释,这反映当时攸县人的经济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元和年间属于“明章之治”,由于当时的统治者采取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的政策,平民的生活得到很大改善。

  跟其他一些汉墓一样,该汉墓出土了铁刀式的武器。陈晓华分析,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方面是铁器得到广泛运用,生产力得到很大提高;另一方面说明当地有尚武的传统。根据史料记载,东汉时期,湖南地区还生活着很多夷人、越人,生活于此的人们难免要与他们发生争斗。

  相关新闻

  攸县古城遗址在哪?

  专家推断:

  在攸水沿岸的皇图岭和网岭一带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考古学家在网岭镇和皇图岭镇发现了大量汉墓,还发现了一些东周、西汉、晋朝、南北朝等时期的古墓,不少规格非常高的大型墓,还出土了不少金银器和青铜器。而新发现的这座汉墓距杨家洲汉墓群才3公里,离皇图岭汉墓群才11公里,三者几乎是同一时期的。

  陈晓华介绍,现在的攸县县城,实为南北朝以后的攸县县城,而攸县古城的遗址一直没被找到。他推断,攸县古城应该就在攸水沿岸的皇图岭和网岭一带,因为周围有大量古墓,而且当地是一个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并处在通往醴陵的要道上,这些在古代都是形成城市的重要条件。

  记者根据文物专家的描述虚拟攸县先民的“来信”

  东汉时期的攸县是啥样?

  陈晓华在株洲从事考古工作数十年,在他的介绍下,东汉攸县先民的背影若隐若现。如果东汉的攸县人穿越到今天,会跟我们说些什么?记者根据陈晓华的描述,作了虚拟口述实录:

  我们的家乡在攸县,处于攸水之畔。那时还没有株洲市,攸县直接归长沙郡管,而长沙郡又归荆州管。州是地方的最高行政单位,州的长官叫州牧。

  当时人口没现在多,我们整个国家人口最多时才5600万。那时候攸县户籍登记的人口不到10万,这已经是我那个时代的历史最高值,比100多年前的西汉多了一倍。

  县里的人口增长要归功于孝章皇帝。他名叫刘炟,是先帝的第五子,他跟先帝孝明皇帝一样是个明君。他为人宽和,勤于政事,继承了先帝轻徭薄赋的政策,还免除了很多酷刑。他住在首都洛阳,那可是有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当时全世界也没几个这样的城市。

  县里读书好的人会被送到洛阳的太学,在那里,除了有典藏天下书籍的藏书阁,还能得到皇帝的赏识,直接获得官职,一展治国平天下的抱负。藏书阁里的书都是竹简,我们知道当时已经出现了纸张,不过,对我们平民来说那是奢侈品。

  攸县是南方一个小城,在东汉时期被称作蛮夷之地,夏天又热又湿,经常有野兽出没。不过,最可怕的是越人,他们经常躲在树林里,偷袭我们汉人,有时还偷袭我们的村寨和城池。为了保卫家园,我们不得不苦习武艺,家家户户都配有刀剑,随时准备在县令的指挥下,投入战斗。我们这里还出了好几个将军,他们中有人还跟随窦固、窦宪将军,向北扫荡过匈奴。

  那时,家里有些积蓄的会在农田边修青砖房,穷苦一点的人只能住土墩房。我如果要去其他地方,只能靠双腿,当然也能骑马,但当时一匹马价格相当于现在的一辆奔驰。去其他城池可以走驿道,那是夯土制成的泥巴路,一下雨便泥泞异常,马车走上去颠簸不已。

  我是一名普通农人,平时靠种田养活自己,还好有铁器,干活轻松了许多,所以也能给先人建造墓室了。虽然没有诸侯王公的大,但也有好几平方米,我们担心墓室被水灌,还修了排水口。

  当时,我们已经开始养猪了,但普通老百姓只有逢年过节才吃得上猪肉,平时只能吃蔬菜,当然偶尔也会上山打猎,改善伙食。

  那时候,像我这种农人穿戴很朴素,不过也有富人身披宽大的直裾深衣、戴冠插簪,占着县里肥沃的土地和广阔的山岭,修建了自己的庄园,豢养了很多农人和奴婢,我们叫他们豪强。(图片由市文物局提供 株洲晚报 记者 温琳 实习生 李圣鹏 李林)

保存|打印|关闭

美食攻略|人气餐厅

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微吧|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
var QrcodeMediaDataPV = "http://sax.sina.com.cn/click?type=nonstd&t=REowMDAwMDA3OQ%3D%3D"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