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家洲
长沙最早商品房多已荒废
柏家洲位于猴子石大桥西南方。对仍有原住民的江心洲来说,它是距离二环最近的。相传最先定居洲上的是一位姓柏的江西移民,所以后来就叫柏家洲。
柏家洲上现在住着100多名居民,过着传统的渔民生活。很难想象的是,长沙的商品房历史居然是从这个不起眼的洲上开始的。早在1981年,柏家洲就建起了长沙第一批可以买卖的矮房子。今年59岁的“外来户”曹建山,就是当时的购房者之一。当年他跟家人一起凑了1200元,到这里买了一套60多平方米的房子——房价是196元/平方米。后来,姐姐和妹妹相继出嫁了,弟弟到岸上买了新房,只有他带着妻儿还住在这套长沙最早的商品房里。不过,当年那批房子,现在基本上都已经荒废了,多数渔民重新自建了私房。
一位今年50多岁的朱姓村民说:“听说要对湘江洲岛进行开发了,我们这些房子要不要拆还不知道,但是我们希望能有一个好去处。”
兴马洲
快5月了还有油菜花看
从柏家洲往南,开车行至坪塘镇,湘潭的昭山已映入眼帘。与昭山相对的,便是兴马洲和鹅洲,两洲首尾相顾。站在兴马洲洲尾,便可与鹅洲隔水喊话。
去兴马洲之前我们就听说,洲上还住着340户人家,共1500多人。而洲上与岸边来往只能通过渡船。记者一行登上渡船,每人2元,车子10元。在洲上,我们见到了58岁的李再球老师,他在洲上的兴马小学教了30多年书。“过去学校人多的时候有200多人,这个洲上50岁以下的人几乎都是我的学生。”李再球说,再过两年他就要退休了,但他估计这所学校可能会比他更早“退休”。
兴马洲居民一直过着农耕生活,种一季水稻。快到5月了,洲上的农田里还开着金灿灿的油菜花,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赏游玩,这也成为当地的经济来源之一。李再球说:“洲上最热闹的是每年过年的时候,在外工作和居住的年轻人都会回来。当我们这一辈人不在了,年轻人可能就真的会完全离开这座岛了。”
湘江洲岛概念性规划征集进行中期成果审查
生态与文化成关注焦点
本报讯(记者 章盛莉)构筑生态安全格局、为未来留下足够空间、尊重河流洲岛的自然形态、保护生物多样性……前日,长沙湘江洲岛概念性规划国际征集活动开展中期成果审查,入围的5家顶级设计单位从不同角度为15个湘江洲岛描绘未来发展蓝图,生态与文化成为最受关注的焦点。
“湘江是长沙的脊梁,是山水之纲、文化之脉、发展之轴。”长沙市城乡规划局总工程师王慧芳表示,本次洲岛规划设计希望从整体上对湘江洲岛资源进行合理评价,以生态洲岛和文化洲岛的理念为着力点,提出整体定位及各个洲岛的保护利用方案。
“河流一定要恢复其自然形态,才有它生命的价值。”入围设计单位之一、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俞孔坚认为,湘江应放在区域的整体范围来研究,“不是只考虑现在建什么,更应该知道不建什么,要给水留下足够大的、自然的空间,珍惜湘江、善待湘江。”
泛亚环境(国际)有限公司负责人Micheal Erickson认为,湘江洲岛非常有潜力,他将湘江洲岛规划定位为“大城市核心地段区域的慢生活”,设想将15个洲岛分成组团,以群岛的概念进行规划设计。